在笑果和张博洋、呼兰、何广智做同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独家策划 “不止是综艺”

百家 作者:刺猬公社 2020-12-21 11:05:03

短短几个月,笑果文化从一个上过几次不太好热搜的公司,变成了一个乌托邦。


作者 | 周矗

编辑 | 宋巧静


《脱口秀大会3》第一期录制的时候,大家就觉得这个节目成了。


用新媒体负责人袁袁的话来说,就是“绝境上的人,力气比较大”。


50位演员面对的,是脱口秀节目史上最高烈度的赛制。无论是总编剧王建国、程璐,还是新人李雪琴、老四,每个人都要被摆到台面上,接受即时的晋级与淘汰。

 
而他们的对手,大多都是自己的同事朋友,他们之间相互了解,惺惺相惜,却要在比赛中用尽全力打败对方。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奇观:他们一边在台上放着狠话,要把对方“干掉”;一边又在读稿会时互相建议,让对方把稿子改得更好一点。


图源:新浪微博@脱口秀大会官微

 

因为这群人知道,打败对方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成就《脱口秀大会3》

 

袁袁想让更多人看到,在舞台背后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于是,她和负责品牌宣传的文森特提出了一个建议,能不能做一个解构脱口秀演员段子的栏目。

 

当时,对于怎么去写、去解构,袁袁还没有具体想过。但她告诉文森特,第一个想跟杨蒙恩聊聊。

 

第二天,文森特在走廊里碰到袁袁,告诉她,蒙恩来了。



从“段子”到“从段子到段子”


2020年5月底,袁袁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招聘广告,笑果文化要找一位新媒体负责人。

这条微博已经被转发了一百多次,短短几天之内,求职邮箱收到了上百封求职邮件。

 

那时,袁袁刚刚离开《周末画报》,还在计划着自己的gap year。但看到这条招聘,她还是投了简历。因为“这条招聘,看上去像是要招一个正常的人类”。

 

在此之前,袁袁对笑果一无所知。她没有看过这家公司的任何一个节目,唯一的认知,就是笑果文化上过好几次热搜,且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面之后,文森特让她去线下看了一场开放麦。


第一次看开放麦的门票

图源:袁袁提供

 

袁袁既不懂脱口秀,也不懂喜剧。她只是一个有点失意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生不逢时,错过了纸媒的黄金时期,身上所沾染的,也都是些老气横秋的末世心态。

 

但是那天,坐在黑暗的观众席里,看到台上那么多年轻人,都在用乐观的心态讲着自己身上的倒霉事,袁袁莫名其妙感受到了一种很生猛的活力。


她被围绕在四周的快乐所震撼,那个时候她知道了,描述这种快乐的必要性。

 

于是,在7月中旬,她正式踏进了笑果文化的大门。

 

没想到,那却是公司最繁忙的一段时间。公司搬家,新剧场开业,最重要的是《脱口秀大会3》要播出了。办公室里经常乱作一团,她坐在工位上,看着同事们忙碌到深夜,却完全帮不上忙。

 

直到节目正式播出,她开始了人生第一次与脱口秀演员的对话。

 

那是一次极其简陋的采访,编辑部的三个人挤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小玻璃房里。杨蒙恩进来的时候,需要侧着身子才能坐过去。

 

整个采访持续了40分钟,没有提纲没有预设问题,就单纯的聊聊了段子。


杨蒙恩私下里很安静,但一说起脱口秀就有很多话要讲。他和袁袁讲起,在台上被破梗的经历,“六中七匹狼”的来历,以及他如何纠结地删掉一些“80-90分”的段子。


图源:笑果工厂 《脱口秀大会3》截图

 

文章写出来后,袁袁给这个栏目起了一个名字,叫《从段子到段子》。“只是想去尽力描述那些他们知道的,能写下来的,有关某个段子的一切”,袁袁在推文里写到。

 

此后,每周节目播出,袁袁都会与当期一个演员来聊聊段子,公司里也更有人慢慢认识了她。

 

直到《脱口秀大会3》结束之后,这个系列产生了三篇十万加;三个月之后,《从段子到段子》做成了纸质周边,几个小时内售罄。

 

袁袁觉得,这个系列之所以会受到欢迎,是因为这些演员就是她的同事,她可以了解到更多真实的东西。光是把这些真实的东西写出来,就足够动人了。

 

在她看来,外界对这些演员,对这家公司实在是有太多误解。


但这种误解是没有办法解开的,“如果你不在里面工作,你就很难知道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节目播到最火的几期,全国的媒体都跑过来采访,演员们一个个应接不暇,同时也相当疲惫。

 

袁袁发现,很多媒体是带着选题来的,他们看到这些人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要套进去,把不太真实的一面给放大。

 

杨笠因“讲男性的段子”引起讨论的时候,很多媒体前来邀约,为了凸显她的性格,把她写成一个强势、尖锐的人。

 

“杨笠本人是一个非常温和善良的人。你不能因为她节目上表现什么样,就把她写成什么样,这是很不正常的”,袁袁说。


图源:新浪微博@杨笠

 

几个月时间里,笑果工厂公众号从113万涨到了138万,节目最火的时候,粉丝几乎是一天一万地在涨。


袁袁清楚,这是因为节目足够火,和自己关系并不大,《从段子到段子》收到了好评,更多是来自演员本身的魅力。

 

节目录制的时候,她下班之后只要有时间,就会泡在笑果的线下演出厂牌山羊GOAT里。


演员们在录节目之前,都会在那里试试段子,讲开放麦。大家讲完,就坐在沙发上讨论怎么改,有时候也讨论什么是脱口秀。

 

这样的场景经常可以打动袁袁。有次,她掏出手机给朋友发消息:“这里,让我想起来海明威们的左岸咖啡馆了。”

 

她对这家公司充满着特殊的情感。从她的视角来看,短短几个月,笑果文化从一个上过几次不太好热搜的公司,变成了一个乌托邦。


从脱口秀演员到“公号主编”

 

十月,节目刚结束不久,笑果工厂公众号急需一个栏目来承接巨大的流量。

 

之前在留言区,总会出现一些“张博洋好帅”的评论。有粉丝就在后台问,为什么这种留言都敢放出来,是张博洋自己放的吗?

 

一句无心之言,给了袁袁新的启发。是啊,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在后台呢?

 

随即,她构思了一个“当月主编”的栏目,每个月找一位脱口秀演员来做公众号主编,假期和周末的时候发一点轻量的内容。让读者和观众觉得,在这个公众号的背后有一个他们知道的,有血有肉的人。

 

张博洋成了这个新栏目的第一个“实验对象”。首先是因为他不太忙,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张博洋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图源:新浪微博@张博洋byz

 

这个印象来源于袁袁对他的第一次采访。张博洋一边质疑着采访的必要性,一边回答着她抛出来的各种问题。

 

质疑采访必要性的演员们有很多,他们的看法都很相似:“我本身的工作就是一个表达者,没在舞台上表达的那些,要么是没想好不想说,要么就是不想被人知道。”

 

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和袁袁进行了深聊,张博洋是聊得最久的那个,从下午一直聊到了晚上。


他的大众形象总是不求上进,丧丧懒懒的。实际上,他的认真超乎袁袁的想象,对每个问题抛出来的问题,都进行了延展。

 

写完之后,袁袁没敢直接发给他,因为“怕他骂我,怕他嫌我把他写得这么矫情”。但张博洋看了之后,却没有做任何修改。

 

成了笑果公众号的主编之后,十一假期期间,他每天都会发布一条小图文,有时候是游记,有时候是随笔,有时候就是一张照片。


图源:笑果工厂截图

 

这些看上去有点“敷衍”的图文,却在7天之内产出了7篇十万加。每天都有读者在后台催更,他们都想知道张博洋今天到底会发些什么。

 

其实,这些都是编辑部和张博洋每天讨论的结果。看似不太上心的张博洋,总是会一大早在群里发消息“今天我们发点啥呢”?

 

十一月,主编成了呼兰,但这个栏目还是常常十万加。

 

说起主编呼兰,袁袁的心情有点复杂,一边心疼呼兰,一边在想着究竟该怎么策划这个栏目。


那段时间,呼兰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第一次的编者言,呼兰是在凌晨一点发给她的,他只有深夜才有空。

 

呼兰不是会喊累的人,让他做什么都会尽量给。只是实在来不及,才问是不是可以晚一点给。

 

虽然读者总觉得他不负责任,但实际上,很多策划都是呼兰的建议。

 

11月29日,原定推送的,是袁袁画的四幅呼兰的漫画,呼兰建议把真人照片放在最后。结果,一张长图成了一部有反转的“连续剧”,直接把这篇推送“抬”进了十万加。


图源:笑果工厂

 

12月,公众号的主编是何广智,这位《脱口秀大会3》最年轻的演员之一,却是一个文案高手。


他发布的三篇文章,相对之前的主编要长得多,其中还不乏一些哲学思考。很多读者在后面留言说,“广智也太适合写东西了”“出书吧”。

 

于是,这个栏目成了外界来窥探演员生活的地方了。

 

在脱口秀的世界里“沦陷”

 

除了笑果工厂公号的“幕后人物”,袁袁还有另一个身份。

她有时候会开玩笑,“我是一名脱口秀新人演员”。

 

但她心里清楚,脱口秀无法变成她的职业。只是那个舞台在那里,她想去试试。

 

第一次上台,首先迎接袁袁的不是观众,而是打在脸上的灯光,晃得她根本看不清第一排的人。但这却给了她安全感,她像是变成一个自言自语的人了。


袁袁在台上讲开放麦

图源:袁袁提供

 

后来,她上台讲了很多次,开始慢慢地熟悉了舞台。讲完之后,还得到了在场很多演员的“点拨”。

 

张博洋说,她的文本有点书面化,需要更口语化一些;呼兰让她在写段子的时候,要有一个故事抓手,不要上来就议论就谈感受,要写事;庞博会在一些细节中说,这里应该加个梗,发展一下。

 

渐渐地,她也成为脱口秀左岸咖啡馆里的一员了。她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只有自己真正上台讲了,才能理解那些在台上的演员们。


在袁袁眼中,张博洋的“懒”并不是懒散。“他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说话声音很大,打喷嚏的声音也很大很响亮。”

 

他是经常会在线下开放麦里见到的演员。现在,张博洋正在准备自己的巡演,“一羊迁徙”从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呼兰虽然是个“学霸”,身上却没有“学霸”的包袱。很少会给人压迫感,即使念错了字也不会觉得羞耻。说脱口秀的时候,他从来不靠一些技术手段走捷径,坚持用传统的方法去写,去磕,去感受。

 

“他也是个脱口秀新人,他才讲了三年,王勉杨蒙恩他们也差不多讲了三年。” 

 

在节目里说自己月薪1500的何广智,现在已经没那么拮据了。但对广智来说,钱并没有那么重要。

 

他眼中更珍贵的东西,是脱口秀。


图源:新浪微博@何广智

 

很多人说他长得像周杰伦,但何广智却不太喜欢用这个梗给自己提高热度,因为这很不“脱口秀”。一般他提起的时候,大概率是因为有商务。

 

私下里,他的话很少,少得近乎有些冷漠,一说话,大多数也离不开脱口秀。甚至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也会停下来说:等等,我先记个前提,后面想想再怎么加梗。

 

真诚,是袁袁在笑果工作的5个月时间里,最大的感受。

 

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如果不真诚,是没有办法去说脱口秀的,因为脱口秀就是一个向内挖掘自己的过程。在舞台上只要有一点不真诚,一定会被看出来。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如果不真诚,是没有办法去理解这些演员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些演员,自己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不成立了。


袁袁的工牌

图源:袁袁提供

 

袁袁在一篇推文里说:那些有些简陋的句子,正是因为夹着一种奇怪的热情,变成了能让人停留的东西。

 

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开始被这股奇怪的热情吸引,留在了笑果,留在了剧场,“沦陷”在脱口秀的神奇世界里。


(这是“不止是综艺”系列报道中,关于《脱口秀大会》的第一篇;


下一篇,我们将会讲述,在2020年,一些人眼里“雪上加霜”的笑果文化,如何在压力中“触底反弹”的故事,敬请期待。)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