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亿养老市场,不是骗局与保健品

百家 作者:IT时报 2021-05-19 18:30:09

图源:unsplash

30秒快读

1

我国迈入轻度人口老龄化社会了,这也许意味着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加重了,但也预示着银发经济将成为朝阳产业,毕竟老年人不愿意花钱才是真正的危机。

2

保健品、骗局,NO!我们不能带着傲慢与偏见去看,什么才是13万亿养老市场的真需求?三位从业多年的银发经济亲历者将诉说自己踩过的坑、卖不出去的产品、看过的伪需求,以及碰过的禁忌。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我国进入轻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4.63个百分点,与上个10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个百分点和2.72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会加重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让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

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人生最重要的几件事,互联网已经充分渗透进“衣食住行”,又将如何改变这个13万亿的养老市场?

01

“入场9年,我踩中的银发经济伪需求”

孙黎 黎阿姨养老咨询创始人

孙黎在养老行业创业已有九年,做过瞄准老年人的智能血压计,也尝试了社区养老公寓。回顾这九年时光,他尝过提前踏上风口的喜悦,也无数次感到过迷茫,岁月积累,他看到国内养老行业变化轨迹。

“踩坑”互联网社区医院

2012年,我国开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年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意味着国家层面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身为云家政联合创始人的孙黎关注到,家政行业在“生老病死”中“从老到病”这一阶段缺失。孙黎曾看到市场上多款主打针对老人、孝心经济的产品,但他看来这是伪需求。

孙黎想打造真正为老人所需的服务,利用互联网整合社区医院、医生与老人两端资源,定时上门为老人问诊。

图源:unsplash

当时在孙黎看来,这是能消除老人看病痛点的服务产品。然而,他很快就被现实打脸。孙黎观察到,他的母亲常去三家医院问诊,虽然排队等待时间较长,但老人们有闲余时间,更何况还能报销。一来二去,母亲已经与多位医生处成熟人。

等意识到问题,为时已晚,前期项目融资差不多“烧”光,新的投资人无法入场,这个项目最终不了了之。

不要用代入感投入创业项目

“定时上门为老人问诊”的创业项目失败后,孙黎对此进行了反思,创业者不能把对老人的代入感当做老人真实需求来开发产品。不过他看来,市面上不断有符合老人“伪需求”产品上线,比如智能血压仪。

能够实时检测血压数据,预警健康情况,这不契合老人需求吗?孙黎给出否定的答案,并戏称产品有些“反人性”。孙黎认为,如果老人身体不适,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就医,一台智能硬件无法解决健康问题,该出门还是需要出门。在他看来,除非如糖尿病人有生命危险,那么测血糖的仪器才会被老人接受。

图源:unsplash

风口之下,新的玩家入场,健康品盲盒、在线老年大学等新事物诞生。尽管有创业者认为这些新事物能够打动老人,但在孙黎看来依旧是伪需求。

“老人真正需要的是陪伴。”在孙黎看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愿意参加线下健康讲座和去老年大学,他们为的不仅是学知识,更为了社交。

“不要以自己对老人的傲慢与偏见来做创业项目”,这是孙黎的一句忠告。

社区养老公寓或是下一个风口

孙黎也曾被风口眷顾,在上海尝试拓展社区养老公寓。一来念旧的老人愿意住得离家近一点,二来老人们需要一定的社交。

孙黎投资100张床位左右的微型社区公寓,实现了2年内回本。在孙黎看来,北上广等大型城市不仅是北漂、沪漂、广漂一族的聚集地,也可能是外来务工者父母看病养老的聚集地。“十年之内,一线城市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养老院。”

图源:unsplash

届时上海会如何变化?孙黎认为,未来上海或许会像日本一样,在便利店中会上线问诊、医疗等服务。比中国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为老人专门配备了老年KTV、老年理发店等设施,有了可参照的前例,孙黎对这片市场充满期待。


02

老人想用却用不起医疗养老机器人

李学威 新松机器人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2016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认为机器人在5年内将走入养老服务业。

以“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命名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学威,是推动机器人参与养老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2000年,新松公司成立,次年李学威便来到新松,从此与机器人结下不解之缘。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学威了解到残疾人对机器人的需求,他便主动请缨,着手研发医疗养老机器人。

从业20年,李学威的梦想始终未变: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科技让失能者重获尊严

行走辅助机器人、智能护理床、非接触智能监测仪……别看今天新松的医疗养老机器人有几十款,当初,李学威和同事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做起。

国内没有专业的标准,他们就参考机器人大国日本的标准;为设计出满足不同人群的产品,他们将使用者按身体各部位失能程度细分,仔细研究每一类人的需求;为了让老人、失能人群用得更加舒适,他们带着产品来到医院、养老院,和老人、医护人员一遍遍沟通、体验,反复改进迭代……

他们不仅照顾到卧床老人的需求,也考虑到陪护人员的感受。卧床老人的抱起和搬运是一项重体力活,李学威和同事研发了一款“半自动一体化床椅”,它既是多功能护理床,又是智能轮椅,省去了搬运老人的辛劳,也降低了移乘过程中的二次伤害。

图源:新松

后来,他们又把AI、人机交互等技术融入升级款的智能护理床中,除了为手部移动不便的老人加入声控功能,他们还为语言交流不便的病人加入眼控功能,患者通过眼神移动就能操控护理床。此外,自动集便功能也解决了卧床病人和陪护人员的一大痛点。

“当看到患者使用我们的产品,他们的身体仿佛被激活,那种兴奋感溢于脸上,这是最令人动容的。”李学威说。他始终相信,身体的失能不应成为追求尊严和生活品质的阻碍。

让更多老人用得上、用得起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会有意外发生。甫一开始,李学威便遇到了产品推广不出去的难题,“刚开始我们定位于高端产品,却发现大部分人承受不起。”

为了让更多人“用得上、用得起”,李学威和同事们调整了产品定位,从工业品向民品转移,在技术材料、工艺路线上压降成本。他们研发出10000元以内的无源可穿戴式下肢助行器、不到5000元的行走辅助机器人等平价产品。

无源可穿戴式下肢助行器  图源:新松

行走辅助机器人  图源:新松

在传统助行器加入电机就解决了很大的痛点。李学威说:“添加了电机助力和控速功能,走路更省力了,也能有效防止突然的上下坡加速及侧滑跌倒,折叠后还能变为轮椅,车筐设计又变身买菜手推车。”

为智慧养老添砖加瓦

近年来,李学威的工作重心始终放在医疗养老机器人的推广。

2020年,新松医疗康养产业顺利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获批《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拿了医疗器械许可证,意味着产品可以纳入医保目录,老人能用医保购买我们的产品,医院也能产生经济效益。”李学威很欣慰。

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是李学威今后发力的重点,是一个很大的市场。2019年6月,四部委确定13个地区为首批试点地区,上海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2019年在70个街镇试点,今年将实现全市覆盖。上海户籍7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以及60-74周岁低保、低收入老年人租赁目录中的产品,可以享受辅具租赁服务价格50%的补贴,每人每年补贴上限3000元。

今年两会,老龄化挑战、养老问题成为焦点,智慧养老、养老机器人也成为行业热点。作为行业中的一员,李学威看到各地都在加快建设智慧养老,养老行业真正行动起来了,这让他感到兴奋。


03

离死亡最近的人

马雷 一空网CEO,从事互联网殡葬

马雷,一位离死亡最近的人,接触过上千名死者,在互联网殡葬行业从事7年。他见证了云祭扫、数字遗产的演变,也试图改变殡葬行业的暴利,以及中国人逐渐遗忘的朴素的生死观。

互联网改造殡葬行业

死亡,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从小就在医院长大,马雷比同龄人更早打开“死亡”这扇禁忌之门。

但直到亲身经历三次濒死的光景,直到前女友在25岁那年胃癌去世,他患上抑郁症3年才走出来,自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在7年前走入这一行。

马雷创办的一空网主要提供一站式殡葬服务、全国墓地在线销售、网上祭祀、网上族谱库、捐献器官,还会销售骨灰钻石、3D打印骨灰盒等殡葬产品,线下则有入殓师服务、临终关怀、人才培训等。

图源:一空网

如今,70后、80后逐渐成为操办葬礼的主力人群,他们已经养成互联网搜索的习惯,但是,马雷发现,这几个代际的人群越来越重视“生”,却对“死”仓促行事,他们面对亲人离世的表现往往是草率、无助、迷茫,这是中国人死亡观传承的一种失落。

中国的葬礼失去了很多哲学寓意,变成了教条化的流程,中国人往往对死亡产生畏惧,对葬礼服务者产生唾弃的情绪,像逃避的鸵鸟一样遗忘,听不见远方的哭声。

疫情改造人心和市场

疫情,多少悲痛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死亡那么近。

今年清明节,云祭扫成为新的扫墓方式,因为一条抖音视频,纪念园的人流量堪比5A级景区。

一空网的流量也迎来高峰,百度收录量破亿,远高于同行。在此之前的6年,一空网的现金流几度吃紧,马雷一直在反思:用互联网改造殡葬行业,是不是做早了?


虽然平台流量不错,但主要依赖用户的主动搜索。更多的殡葬行业创业者需要与墓园、殡仪馆保持良好关系,才能更好地触达客户。


暴利,这是殡葬行业最为诟病的一点,互联网能将这个行业改造得更为透明吗?殡葬是养老的最后一环,中国殡葬协会预测,到2023年中国殡葬业将达到1万亿元,如此之大的市场因为价格不透明等原因产生暴利。


墓地的价格就是殡葬行业暴利的缩影。上海,以2200余家殡葬相关企业排名全国第一,这里的公墓价格高过房价十几倍也成为“奇观”,均价5-10万/平方,高端墓地超过30万/平方。几年前,上海曾一度流行到崇明岛上买幢房子供奉先人等现象,现在已被整治。


墓地是马雷切入殡葬行业的第一环,当年他表面上从事房地产,实则盯着墓地,背后的原因是父母反对。


如今,一空网的墓地选购业务已经拓展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浙江、苏州等地,他的初衷就是要让墓地价格透明化。


殡仪行业的乱象比墓地还多,产业链的透明化触动了黑色产业链的利益,马雷和一空网因此受到黑色势力的围剿。


数字遗产和善后险

一个人会死三次,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一次是葬礼举行,一次是世界上再也没人记得。

“我又来看你了,最近心情很糟糕,家人生病,太难受了。”“希望下辈子您做个平凡安康的普通人。”李文亮医生的最后一篇微博下面,还有网友时时来云祭扫,留下自己的心情和故事。

李文亮医生的最后一篇微博

“未来,缅怀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去他的墓地,在这个人生前的社交账号进行在线祭奠也将成为一种新形式。”马雷认为。

如果某天突然离世,微信、支付宝、游戏账号可以继承吗?老龄化是我国今后多年的必然趋势,随着时间推移,新的善后方式开始被讨论,数字遗产和善后险就是最有希望成为新潮流的模式。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美国的统计学家认为,到2098年,如果Facebook仍将死亡用户账号转为纪念帐户,离世的用户数将远超在世的人数。到时候,Facebook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墓地。

图源:网络

《黑镜》里讲述了这样一幕,Martha因为无法走出男友Ash车祸身亡的悲痛,便用Ash遗留在电脑上的信息克隆出了一个“男友”,他会用Ash的语调跟Martha聊天,连开玩笑的方式都一模一样。

图源:《黑镜》

Eterni.me公司让《黑镜》中的“复活”一幕成为现实,通过社交平台上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数据“模仿”逝者的个性,在亲人与这个数字化身聊天时,就像过世的亲人又活过来了似的,把未了的话说完。


图源:网络

数字遗产,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马雷正在着手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善后险”,在老人弥留之际保险生效,便于第一时间有序地操办身后事。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这是马雷最大的感悟,“逝者一无所求,只有生者营营不休,殡葬行业更多服务的是生者。”

作者/IT时报记者 孙妍 钱奕昀 孙鹏飞

编辑/钱立富

排版/冯诚杰

图片/受访者提供 unsplash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大家都在看


点击「留言」,谈谈你的看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