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逝世

百家 作者:楚天都市报 2021-05-22 18:35:28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
视频剪辑 杨凝寒


据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楚天都市报此前报道↓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袁隆平 鲐背之年仍是稻田追梦人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2019年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迈步走进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颁授国家勋章,并问道:“有什么进展?”他微微抬起左手,信心满满地回复:“我们正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


时光回到1937年,在汉口郊区的一处园艺场,年仅7岁的他望着琳琅满目的水果,内心萌发了长大学农的愿望。此后,他辗转武汉、重庆、南京等地求学,最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1960年左右,他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当地农民的一句“能不能培育一个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品种,那该多好”,令他深受触动。此后,他致力于水稻的研究,并选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


图为袁隆平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发


1982年,他研发的高产杂交水稻早已推广到全国,并走向世界。当年在菲律宾举行的国际水稻学术报告会上,“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响彻国际。


2019年9月,他的名字刷屏微博热搜榜:出席湖南农大开学典礼,校园秒变“大型追星现场”;荣获国家勋章当天,他出现在湖南衡阳的试验田……人们纷纷感叹:“袁隆平才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超级偶像!”

梦开始的地方

1930年9月,位于北京东城的协和医院,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是袁家的次子,家人为他取名“隆平”。


战火纷飞的年代,袁隆平随家人辗转北京、江西、武汉、重庆等地,曾两度在汉求学,在武汉的时光令他终生难忘。


1936年,袁隆平随家人离开江西德安老家,在汉口安顿下来。那时,父亲供职于铁路局,袁隆平作为铁路职工子弟,进入江岸扶轮小学(江岸区汉铁小学前身)就读。


图为袁隆平早年做科学实验


一年级时,老师带袁隆平班上的同学郊游,参观一个园艺场。园艺场内有五颜六色的花,树上结满红彤彤的桃子,藤上挂着水灵灵的葡萄。当时,还看了黑白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卓别林想象自己推开窗就能摘到水果吃的画面令袁隆平印象深刻。在这两件事情的影响下,袁隆平幼小的内心就特别向往田园之美和农艺之乐,并萌发出长大一定要学农的愿望。


1938年武汉失守后,袁隆平随家人先到湖南,最后去了重庆。1943年,袁隆平进入迁至重庆的私立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四中)读书。抗战胜利后,私立汉口博学中学迁回武汉,袁隆平也随家人迁回汉口。袁隆平说,他在博中读书前后有四年多时间,博中是他最亲切的母校。


随着年岁的增长,袁隆平学农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1949年,身在重庆的袁隆平准备填报大学,他说服母亲:“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最后,袁隆平如愿进入私立湘辉学院的农艺系学习遗传育种专业。后来该校被合并为西南农学院。


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7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


安江农校位于湖南西部的黔阳县(现怀化洪江市),位置偏僻,袁隆平在这里开始了长达18年的教书生涯。


图为早期研究阶段,袁隆平(左三)在田间为农民讲课


教学之余,袁隆平也搞点粮食作物的研究,比如嫁接红薯。三年困难时期,袁隆平目睹了饥饿的折磨,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在农村实习,当农民恳求他:“要是能培育一个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品种,那该多好!”袁隆平意识到农民紧迫需要良种。


1961年7月,袁隆平发现了一株形态特优的稻株。他研究发现,这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水稻具有杂种优势,从此萌生通过培养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的念头。


在探索中,袁隆平总结出三系配套的杂交育种方法。为了育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植株,他和助手远赴云南、海南等地寻找合适的天然植株,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试验。


随着杂交水稻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内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人员加入进来。随着三系配套成功实现,杂交稻优势被试验证明,制种的难关被攻破,大面积种植杂交稻的条件已成熟。1974年,湖南省试种杂交稻20多亩,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1975年,湖南农科院11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推开,增产优势明显。


1981年,袁隆平领衔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获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


杂交水稻不仅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也走向了世界。1982年,在菲律宾召开的国际水稻学术报告会上,投影机屏幕打出袁隆平的头像,并用醒目的英文字体标注:“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从此,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响彻国际。


“90后”追梦人


袁隆平曾说,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他做到了。


他还常常提到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能在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能覆盖全球。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两个梦想不断奋斗。


袁隆平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法发展到两系法,再推进到第三代杂交水稻,一次次不断创造高产纪录。杂交水稻技术也在全世界许多个国家遍地开花。


袁隆平与湖北的渊源颇深。早在2002年,湖北大学蔡得田教授和袁隆平院士、湖北省农科院卢兴桂研究员合作发明了“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水稻新品种和杂交水稻的方法”,并申请专利。


2016年,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袁隆平受聘为入站院士。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林介绍,袁隆平曾到黄陂武湖和海南陵水的多倍体水稻育种基地进行多次指导。“每年春节到5月份,袁院士一般都在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搞科研,5月以后才回长沙。”陈柏林说,袁院士虚岁已有90岁,但他只要不出差,每天都坚持下田选种,这一点令他特别佩服。而且老人家记忆力特别好,待人也热情,非常健谈。


最近,袁隆平成了微博热搜榜上的常客。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献上的一段英文致辞,令众人叹服;89岁生日那天,网友刷屏送上祝福;出席湖南农大开学典礼,校园秒变“大型追星现场”……


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为袁隆平颁授共和国勋章。虽然曾获奖无数,荣获勋章的袁隆平仍很激动,他坦言:“这是我得过最‘重’的奖”。他也把这个荣誉当成一种鞭策,表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袁隆平还说,自己目前有两大任务,一个是搞杂交稻,要高产、更高产;另一个就是带领团队研究海水稻。他从北京回去后第一天,就要继续下田。


老人的步履总是如此匆匆,当晚他乘机抵达长沙,简单的迎接仪式后,就乘着月色回到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家中。第二天早上,屋外的试验田中,又出现了袁隆平忙碌的身影。


袁隆平笑称自己为“90后”。鲐背之年仍在为梦想而奋斗,他是最值得敬仰的追梦人。


2013年,袁隆平访问武汉大学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极目新闻更多此前报道↓


☞“牛年”将到,袁隆平晒出新年愿望:早日实现“亩产三千”!


编发:吴质 肖苔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