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何都在吃这个女神的“瓜”?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1-06-08 17:55:12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八两

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


你喜欢“吃瓜”吗?


每年到了夏天,有一位“女神”的故事我们不能忘记。


她就是吴明珠


我们今天所吃的“瓜”都是因为她。


她跟袁隆平老先生毕业于同所院校,袁老用一生影响了稻田,而她影响了瓜田。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消费国,她功不可没,因为有了她,我们才真的实现了“吃瓜自由”。



瓜的育种工作枯燥且漫长,培育一个品种,往往需要8到10年时间。


有的科学家一生也只能培育几个品种,而吴明珠却在50多年的研究中,为我们大家培育出了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黑眉毛、香妃蜜瓜、皇后蜜瓜、绿宝石瓜、麒麟瓜、西瓜中的8424……


她的世界就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让国人“吃瓜自由”。



对她来说,前途不重要


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吴明珠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分配到了中央农村部工作。


能在首都机关工作,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可吴明珠心里却不这么想。


她想下基层,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21岁生日那天,吴明珠在日记上写下这样的话:


“人生最美好的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恰逢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向中央要干部,吴明珠便主动请缨。在她的软磨硬泡之下,组织上终于批准了她的请求。


临行前,年轻的同事们开着大车,唱着《我们新疆好地方》为她送行。


汽车围绕天安门转了一圈,吴明珠默默地向北京告别。


弹指间星月轮转,从梳着两条大辫的小姑娘到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吴明珠最美好的年华,都绽放在了戈壁滩那片瓜田里。



 对她来说,吃苦受罪不重要


初到当地,南方姑娘吴明珠就遇到了麻烦。


村民拿来招待她的食物是手抓羊肉,而从没吃过羊肉的吴明珠刚吃了一口,羊肉的腥和膻就瞬间引起了胃的反感。


但吴明珠什么都没说,只是跑门外吐完后把眼泪擦干,又装作没事回来继续吃。


到了晚上,吴明珠睡的是毡子铺的热炕,炕上还有虱子,炕越热虱子越欢,痒得她睡不着。但吴明珠还是什么都没说,翻来覆去又继续睡。



来这里之前,吴明珠是长在知识分子家庭里的娇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


到这里以后,吴明珠是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技术员,不管是收高梁、锄棉花,还是修播种机、赶毛驴车,样样都学着干。


她在48.1℃的高温天里锄过棉花;


她挺着孕肚穿越过火焰山和大戈壁;


她用3年的时间,走遍了300多个生产队调查收集品种,给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


但凡听说哪里有好的品种,她都要亲自去看看,常常是一壶水和一块馕就解决了路上的餐食。


到晚上,怕碰到狼,吴明珠不敢再走,就借了烧窑人的毡毯,睡在废弃的窑洞边。



吐鲁番夏季最热,晚上蜡烛都热弯了腰,吴明珠想办法用碗扣在水盆里降温,再在碗底放上蜡烛,在烛光中坚持整理材料、学习。


当地的瓜农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阿依木汗(意为月亮姑娘),还夸她“意志像钢铁那样坚强,干活像公鸡羽毛那样漂亮”。


虽然只是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子,但她却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能吃苦。



对她来说,儿女情长不重要


在来新疆以前,吴明珠有一个男友杨其祐,两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又相聚在北京。吴明珠在中央农村部工作,杨其祐在北京农业大学读研。


离开北京的前两天,吴明珠才告诉男友,谁料杨其祐非但没有反对,反而还笑着安慰道:“你先去,等我毕业了就去找你。”


杨其祐没有食言,研究生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北京的一切,追随心爱的姑娘来到了新疆,并任教于新疆大学。


1958年的春节,两人在当地借了间房子,又买了些糖果,在老乡和同事们的祝福声中,举办了简朴而又不失热闹的婚礼。



新婚第三天,吴明珠就在公路边告别了丈夫,匆匆赶回了工作岗位。


婚后,夫妻俩由于各自专心事业,总是聚少离多,到后来,随着吴明珠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两人连一两个月一次的小聚也成了奢侈。


可要说起吴明珠成功的背后,却离不开这个男人。



丈夫杨其祐为了支持妻子工作,也为了方便照顾吴明珠,再次舍弃了自己的事业,主动调到了农技站与妻子团聚。


精通英语和俄语的杨其祐,常常帮忙翻译、摘录各种和瓜有关的学术刊物。有时候,吴明珠太忙,他还会走上几十公里路去帮她给瓜授粉。


生活上,杨其祐也是无微不至,他经常给下乡工作的吴明珠送去油炒面和炒醃菜。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志同道合的神仙伉俪,却没能相伴到最后。杨其祐57岁时因患胃癌,永远地离开了吴明珠。



没能照顾好丈夫,也成了吴明珠此生最大的遗憾。


她犹记得在杨其祐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睡在病床上艰难地向她伸出三个手指。


而那天正是吴明珠培育的三个新品种甜瓜——皇后、芙蓉、郁金通过品种审定,获得“三连冠”的日子,他是在向她道贺。


杨其祐生命垂危之际,吴明珠向他问出了那句憋在心里已久的话。


吴:“你为我到新疆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你的专长,你后悔吗?”


杨:“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我无怨无悔。”


于是,在丈夫去世后的第五天,吴明珠将一切安排妥帖后便离开了南京,重返新疆农科院设在海南的育种基地。


尽管吴明珠的哥哥和女儿都不理解,但吴明珠知道自己的事业里有丈夫的希望,只有加倍努力地工作,才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对她来说,功名富贵不重要


数十年来,吴明珠长期在新疆和海南两地进行南北选育。


她所培育出的甜瓜、西瓜品种在新疆及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帮助了许多瓜农脱贫致富,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也是她,最早开始新疆甜瓜品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挽救了一批濒临灭绝的资源,填补了中国冬季不能生产哈密瓜的空白,让我们在冬天也能品尝到清甜爽口的瓜果。


吴明珠和她最爱的甜瓜


1999年,吴明珠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准备为其修建“院士楼”,但却遭到了她的谢绝。


“我一年大半住在育种基地,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功名富贵于她而言,不过都是身外之物。


2002年,吴明珠受到嘉奖获得奖金50万元,但她却当场宣布,把40万元都捐给课题组用来选育优良的哈密瓜品种。



她这一辈子,只有两个希望。


一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新疆哈密瓜的产业化尽绵薄之力,多育出几个新品种,让农民们更富裕。


二是希望她所带的年轻人,都能在甜瓜事业上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在各方面超过自己。


为了与时间赛跑,吴明珠70多岁时还天天泡在瓜地里做实验,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一年四季,瓜棚成了她的家。



直到2017年,87岁的吴明珠才退休。


退休后的吴明珠也始终牵挂着她的那些瓜,学生们每回去看她,只要一说到吐鲁番,一说到瓜,她的眼睛就亮了。


即使是后来,吴明珠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认不得人了,她仍旧念念不忘那些瓜,时常出门的时候还嘟囔着:“瓜该授粉了。”



瓜果那么甜,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


对吴明珠来说,从始至终,最重要的事都只有一件。


那就是多培育几个瓜,让全国人都“吃瓜自由”。



关于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


▽ 更多推荐阅读 ▽


你的手到底有多贱?全网沉默……


开心一刻|带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有可能是蚊子!!!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