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剧检测仪,一测一个准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1-06-25 21:38:19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柳飘飘

来源: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


天下苦“烂剧久矣,苦“剧名”亦久矣。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总结国产剧取名套路的帖子,就很有意思。


图/豆瓣@流浪的小破球


帖中总结得精妙。


拿古装剧说,主角是两个男人的故事是《XX令》,《陈情令》《山河令》。


两个势均力敌的男女谈恋爱的故事叫《XX行》,如《长歌行》《青簪行》《骊歌行》。


再补充个,古装大女主剧最爱叫《XX传》,如《芸汐传》《楚乔传》《女医明妃传》……


而粗制古装剧、糊剧预定,则偏爱七言古诗——


《海棠经雨胭脂透》《恨君不似江楼月》《明月曾照江东寒》……


拿现代剧说,小甜剧的剧名,不是“亲爱就是“喜欢,恨不得那齁气能穿过屏幕熏人一脸。


校园剧,没个“时光”“”“班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为青春痛过哭过。


…………


短短1000字的帖子,就把国剧起名套路,总结了七成。


国产剧剧名之粗糙不走心,可见一斑。




近年国产剧剧名有三套路——


一不贴剧,二油腻难听,三爱说片儿汤话,唠了一长串都不知道这剧的主题和关键词是什么。


烂名重灾区,也恰是烂剧重灾区——甜宠与古装仙侠。


甜宠剧最偏好不知所云式的片儿汤起法。


《冰糖炖雪梨》《蜗牛与黄鹂鸟》《月光变奏曲》《半是蜜糖半是伤》《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鳄鱼与牙签鸟》……


大仁哥也顶不住啊


起名废?没关系,随手查查“下厨房”和动物大百科。


起了半天起个寂寞,好比《冰糖炖雪梨》,说真的,国内版的还不如海外版的名字直白响亮。


日版剧名贵在瓷实,叫《冰上的爱:我欺负的弟弟变帅哥狂追我》。



多么震耳发聩!谁不想吃午饭、上厕所的时候趁没人偷偷拿出来瞅两眼?


泰版剧名则贵在善抓重点,干脆就叫《闻屁识女人》。



直接就把剧里的高亮桥段描绘出来了——


男女主再次相遇,男主是靠着闻女主的屁味认出她的……



而你再看看咱们国产剧起名……


如果没格调,至少也要有格局不是?


可问题是,国内大多数剧名,就犯了这个忌:没格调非要装格调,那么就会造成一种效果——


油腻。


于古装题材来说,“令行传”等套路,还算是有情理可寻的起名法。


滥用古诗词真的很难忍。


《秦时丽人明月心》《海棠经雨胭脂透》《香蜜沉沉烬如霜》《人生若如初相见》《寂寞空庭春欲晚》《明月曾照江东寒》……


一来也并没有诗词的意境美,好比《香蜜沉沉烬如霜》。



意象塞得满当当,而其实果子、灰烬、霜等意象,既无营造意境的统一感,更无前后逻辑关系,造得再拗口,也难掩堆砌本质。


二来七言诗的剧名,几乎没有一部贴剧的,两部剧剧名互相借着用也毫无违和感。


那照这样说也甭起名了,一人到高考古诗里抠一句,还能寓教于乐,方便考生记忆,岂不更好?


流水线的剧名,配合上流水线的妆造、CG场景,再一不小心遇上个AI演技的演员……


最终,便导致了市面上的古装民国剧的画风,放眼望去花红柳绿,艳俗一片。



而更离谱的,还是连现代剧都要来蹭一蹭这种七言诗的套路。


《人间至味是清欢》《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春风十里不如你》……


《春风十里不如你》,原书名《北京,北京》,虽然也不是多好的名字,但至少直抒胸臆,和内容契合。



而如今诗词套路存在的意义,倒只剩下一个:方便观众精准识别烂剧。


毕竟按大家的普遍生活经验来说,只有粗制滥造的货物,才会包装得像个花孔雀——


没啥美感,想唬人、媚人的心思,都敲锣打鼓地写在脸上。




话说回来,国剧曾经的起名水平真不是这样。


要么直白如《上错花轿嫁对郎》,有古朴市井气,剧名已把一出戏的冲突点讲得明白。


好像古代话本,不求在文学造诣上矫揉造作,把故事讲得有趣就得嘞。


要么魔性瘆人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安嘉和阴冷的警告仿佛萦绕在耳畔,这个家暴男猜忌多疑的性格早体现在剧名里。


要么别有深意如《红色》。


图/《红色》剧照


红色是抗战的颜色,同时也是女主田丹和男主徐天羁绊的隐喻。徐天晕血且色盲,而田丹是他唯一能看到的红色——丹即红色。


恋爱剧也不是一谈恋爱,就只会满口亲爱的,不喊对方殿下、大人、小姐、先生,就生怕自己这恋爱谈得不够甜。



《像雾像雨又像风》,写的就是六个男女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故事。


七个字,把情爱这事变动不居、缱绻纠缠的磨人、自虐本质表达得诗意而准确,把这剧的主旨、气质都概括了。


直到现在,再看见这剧名,我都能记起小时候被坤迅CP虐到捶胸顿足的感觉。


图/《像雾像雨又像风剧照


眼看着最近“生活”也要成热词了,有女性关怀色彩的剧集尤其爱用:


什么《爱的理想生活》《生活家》《理智派生活》……


但出来的效果,总像蒙了一层猪油似的差点意思:主题看不明白,情感、立场上也没什么力道。


《理智派生活》讲的是一个30+女性,由于从小到大浸泡在女性不友好的环境里,反倒没生出社会默训里期待女人“糊涂感性”的特质,而变成一个旁人看来过于冷静的理智派,对婚恋的选择更加慎重。


图/《理智派生活


如果是这个人设,我觉得还不如改前的剧名《无法恋爱的理智派》,既有了矛盾的涩味,主旨也更清晰。


如今国内的女性剧、她综艺,主旨、立意上的疲软,其实从剧名就能看得出。


坦白说,敞亮态度还不如十七年前蒋雯丽那英的那部女性剧。


《好想好想谈恋爱》,从剧名就能闻到地道的大女人味,想谈恋爱就直说,拐弯抹角作甚?


四个女人每天聚在一起八卦自己今天又谈了哪个奇葩男人,别说十七年前,放今天也没人能拍。


图/《好想好想谈恋爱



那么,在国剧这一片“不行”中,有没有行的呢?


也不是没有。


比如,同样是咬文嚼字,《鹤唳华亭》的剧名就算一股清流,意境哀绝,又用典准确。


“华亭鹤唳”的典故,指的是陆机之冤,用来指人误入仕途,反倒丢了卿卿性命。


一代名士陆机,本来在老家华亭隐居得好好的,过着每天听着鹤唳的清静日子,却误入官场,带兵出征后打了败仗,最终被人诬陷。被捕时他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而《鹤唳华亭》的男主萧定权的生平悲剧就如剧名一般。本来他只是个渴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主义者,却偏生顶了个太子的身份,被动卷入皇室的险斗中,结果只能背负一生骂名。


图/鹤唳华亭》剧照


文好题一半。剧名有时是故事的点睛,有时是故事的眉目,但更多时候:里边健不健康,张张嘴就能明白。


因此,比起名字不巧的,更令人反感的一类剧名,是那种你一看那名儿,就闻到了味儿,一开口,立意就落了下乘的。


翻拍作品最容易暴露剧方的这种短板。


《我选择了不结婚》,是一个为不婚女性正名的普通都市剧。


国内有好几个版本的译名,帮助观众理解此剧的主旨:《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我不是剩女,是不婚族》。


无论哪个译名,都不至于翻拍把这道阅读理解做成《谁说我结不了婚》这种离谱答案吧?



一句好好的正名,变成了一句恨嫁宣言。


剧名见立意,所以两部剧的结尾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同样是欢喜冤家相恋的过程,原版的结尾,女主完成了与结婚执念的和解,对男主提出以不结婚为前提的交往。


翻拍的结尾,女主直接挽着男主的手催婚。



既然立意都反着拍了,那也就没必要顶着中国版《我选择了不结婚》这顶帽子吧。不是说原版拍得有多好,只是让看过原版的观众怪膈应的。


剧名总是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剧方那点子心思。


那部怎么看都是陈建斌缺钱接的《爱我就别想太多》,从剧名开始,就像一句老男人的忽悠。


图钱你势利,图貌你肤浅。



小姑娘家家的别那么算计,条件差不多就从了我吧


别的不说,和李一桐的“叔侄恋,我得看多少集《妻子的浪漫旅行》里的陈建斌和蒋勤勤才能缓过来?


在我看来,理想的电视剧名就是这样:


措辞糙文法白,谁都读得懂,但背后的深意却要看完剧才能领悟。


剧名点出文眼,而思想浸润在故事里。


热衷于以生僻字、拗口辞藻装点格调的剧名创作者应悉知,故弄玄虚的,往往都是肚里没货的。


至于另一些,连自己脑子里那点子狭隘都无力藏严实的,就只能从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认知、调研开始做起了。


说白了,尝鼎一脔,可知其味。


离谱剧名的扎堆出现,是国剧制作脱离、误判大众审美、生活和意志的体现,不接地气,也不接格调。


剧名足够参考,实物跟它一样。



▽ 更多推荐阅读 ▽


“中国人优先”刷屏热搜:拿10万支疫苗,换2000名中国人的安全,这一幕看哭全网……


许嵩?谁呀


青年文摘视频号,给你的生活添点料

聊热点 听故事 涨知识


小编在这里等你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