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楠和她的“青铜时代”

百家 作者:刺猬公社 2021-07-07 12:39:53

“青铜时代”或许可解释为一个人最初认清自我,也认定未来道路的重大人生时刻。

作者 | 石灿
编辑 | 语境

黑色网约车驶进北京西河沿街胡同没多久便在一栋楼前停下来,楼里是腾讯新闻出品节目《我的青铜时代》看片会现场。参会人员下车走进楼里,能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欢乐玩耍着。
 
女孩儿9岁,是腾讯网副总编辑、首席主持人陈晓楠的女儿。有了孩子后,陈晓楠做节目的不少灵感都源自女儿,她会将自己的思考命题与女儿的成长联系在一起思考。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是要埋头读书,考上大学就是一个特别大的目标。上大学很久之后,才突然问自己,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怎么度过这一生?”陈晓楠在一篇自述文章里写道:“我特别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够更早的去思考这个问题。”
 
陈晓楠想通过一些案例样本寻找答案。她看过一个哈佛大学关于成功人士的研究,导致人们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不是财富、家境,也不是智商、性格,而是持之以恒的热爱,并且为之付出努力。这些人起步阶段可能并不是十分占有优势,但他们内心的冲动会成为他们寻找自己的支点。
 
或许,陈晓楠可以从那些寂寂无名变成闪闪发光的人身上寻找答案。“闪闪发光并不是指他们身上的声名或者财富,而是他们真正在做着自己热爱着的那件事情。对热爱持之以恒的付出,使得他们拥有了享受漫漫人生的权利。”
 
在《我的青铜时代》节目里,那些人是罗翔、 陈佩斯、 大鹏、 罗永浩、张伟丽。6月24日的看片会上,罗永浩在现场讲述了他的闪光时刻与还债经历。同时,腾讯新闻出品、夏至工作室的节目《我的青铜时代》主创团队接受了观众和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等媒体的提问,分享幕后的创作故事。

看片会现场,嘉宾席从左往右为:节目制片人赵丰、节目总策划和主持人陈晓楠、节目总监制孟田芳、节目监制季业 图片来自受访者

“必须得这么做,现在不能太矫情了”
 
陈晓楠曾是“一张混沌的纸”。
 
念高中时,她产生过一个非常清晰的瞬间——她和同学去街上买裤子,那时很流行花色牛仔裤,但是她特别困惑,“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不知道什么好看,连审美都没有建立。”
 
陈晓楠出身在一个理科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从事化学相关科研研究,每天吃晚饭一起去实验室,生活中鲜有娱乐氛围。
 
在这种环境下,陈晓楠只关心考上好大学,但高考填志愿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有人逼着她必须做出什么特别的选择。她最后选了中国传媒大学,与理科家庭环境不同,那里有摄影摄像,也有播音主持,“好像代表了不一样的生活。”
 
上大学后,也没有人对她有任何要求,每天和同学在一起压马路,身边的同学“奇形怪状的”,与以往的身边人都不一样。
 
陈晓楠家住北京西北角的中关村,每次都要换乘三次公交车才能到达东边的中国传媒大学。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塞着耳机,下车进入校园,又能见到大学同学了,感觉走到了一个与既定家庭之外的理想世界。
 
这些人带给陈晓楠完全不一样的想象,他们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状态都不一样。这时候在她的记忆中第一次出现了某种金属质感的东西——“青铜在游戏里意味着新手,罗丹著名雕塑作品《青铜时代》的意思是‘人类觉醒’‘摆脱蒙昧’,在我的理解当中,‘青铜时代’或许可解释为一个人最初认清自我,也认定未来道路的重大人生时刻。”

动图来自节目《我的青铜时代》

更大的改变在工作几年后到来。陈晓楠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台工作,做播报英语新闻。但由于节目播报的新闻内容有滞后性,她隐隐觉得有些不过瘾,恰好有机会去中央电视台做《世界经济报道》节目,开始体会到做主持人的兴奋感。
 
对经济并非最感兴趣的陈晓楠选择南下加入凤凰卫视,参与报道多宗国际大新闻,包括911事件、北京申奥、莫斯科人质事件等等。真实、知性、优雅、大气……陈晓楠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主持风格,去过伊朗、伊拉克做过采访的她每次都会带来大量纪录片,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也没有遇到过重大挫折,后萌发了做自己一档节目的想法,也就是后来的普通人访谈节目《冷暖人生》,最终找到自己的风格。
 
陈晓楠邀请大学师兄兼挚友季业一起做《冷暖人生》,“季业特别有才华,毕业后他回东北,我哭的稀里哗啦的,想着,他在东北肯定格格不入。”陈晓楠以为季业不会答应,但季业很快就到位了。

陈晓楠(左四)早期合影,季业为右一 图片来自凤凰卫视微博(凤凰情报站)
 
季业把自己的这个选择看做人生中的“青铜时代”,“我有点像大鹏,有创作本能,老想弄一点什么,很孤独,在东北那个环境里,我的创作没有出口,所谓的迷茫。”
 
“如获至宝。”陈晓楠笑着回忆那个时刻,他们一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节目作品。多年以后,他们进入腾讯新闻,在这里开启新的旅程,做过系列访谈节目,包括《和陌生人说话》《我的时代和我》《时代 我》《黑怕女孩》等等,如今带来了《我的青铜时代》。
 
节目共有五期,目前已上线四期,陈晓楠与罗翔、 陈佩斯、 大鹏、 罗永浩、张伟丽畅谈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触碰到金属质感的时刻,在选择中探索自我、穿越迷茫和困境。其中,罗翔在天桥回忆往事那一幕,引起诸多共鸣。
 
从传统媒体转到互联网行业做内容几年间,陈晓楠做内容追求的内容价值一点都没变,但是她变得更加务实了,学到了传播技巧、运营规则、市场数据分析方法,靠近年轻人,了解他们,熟悉他们。
 
“必须得这么做,现在不能太矫情了。”陈晓楠总结说。
 
“我觉得这是无比幸运的事情”
 
陈晓楠不想把《我的青铜时代》做成育儿坊或成长励志类节目,“还是对一个人生命力中的那个魂感兴趣。”陈晓楠开始在她熟悉的视野里,寻找“我们觉得所谓闪闪发光的人。”
 
访谈节目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嘉宾选择,他们的表达直接决定了节目本身质量高低,甚至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一个节目的气质和调性。
 
节目总监制孟田芳说,这档节目的可贵之处是给当下人一种启示。内部做选题讨论时专门把一条标准拿出来讨论:“我们是不是瞄准成功人士去?”相比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们更在意他们在寻找自我的人生过程中,有没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陈晓楠团队非常善于做人物故事,在国内很难找到另一支能够匹敌的团队,但他们在操作选题时也会遇到诸如此类的困惑。但确定目标后,立即行动,团队向几位嘉宾发出邀请,提出访谈需求,他们都接受了。
 
“我觉得这是无比幸运的事情。”陈晓楠说。

图来自节目《我的青铜时代》
 
陈晓楠拥有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能力是访谈。按照她的说法,“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在谈话的时候,气场决定一切,这个气场是由你们两个人彼此的化学反应来搭建的。”
 
访谈易烊千玺的时间在凌晨,陈晓楠从易烊千玺的“累”聊起;和“大衣哥”朱之文聊时,刚好有人踹门,就从踹门开始。陈晓楠很少直接告诉受访者开机了,她会直接聊。她还警惕总看预设好的问题,这会影响到受访者的回答,在聊的过程中,并不是闲聊,而是有效聊天,“体验他们的生命感,试图接近他们情感中最深的那一面。”
 
陈晓楠心怀敬畏之心,既然受访者相信自己,她也会给出自己的承诺,“你说了你不想要的东西,我不会给你放进去。受访对象此刻信任你,但是不代表你有权利把它放在平台上。”
 
陈晓楠团队对每一个受访嘉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调查,每个人几乎都进行了五个小时以上的访谈,前期对每个人做了几十万字的资料梳理和周边拍摄。每次都在海量的素材中遨游。
 
节目监制季业从大海中捞出一根根银针,后然后用一条线把针串联起来。这其中有几条规则。第一个是主人翁生命中的核心场景,“我们要直击人物,知道他穿越迷茫,寻找自我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人,他生命中都会有最重要的一刻,或者那一天。”
 
罗翔在天桥回忆老太太那一幕引起了诸多人的共鸣,那也是罗翔至今难忘的一天。该片段视频引起广泛传播。

图来自节目《我的青铜时代》
 
孟田芳认为,由罗翔带来的刷屏讨论是有价值的,“当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内容的时候,引起了大众心灵的共振和集体思考,这是我们追求好内容的一个标准,也是内容价值最有力的一个外化表现。”
 
在新媒体时代,关于嘉宾的基本信息遍地都是,另一个规则是信息增量。大鹏(董成鹏)那期节目播出后,季业写了条微博动态,“第一次对大鹏感到意外是看电影《吉祥如意》。第二次是听播客‘随机波动’,听他和三位主播聊《吉祥如意》。感受到一个恳切的、自省的、忧伤甚至有点悲观的大鹏。这一次因为做节目,接触到更多的采访和拍摄素材,感受到一个才华横溢的小镇青年的自得与自卑,纠结与坚定,了解到他超乎寻常的坚韧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正名之路。”
 
从人生路径中寻找到大鹏在成长过程里的自得、自卑、纠结、渴望和才华,这便是从粗浅消息背后沉淀出来的价值与内涵。
 
“对于这几个名人,观众一定期待价值输出的部分,但这不是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尤其是对年轻人有启发意义的价值输出。”季业说。
 
 
“你痛苦吗?”
 
陈晓楠团队似乎在于一种快消潮流文化对抗,短视频、社交媒体都是他们的对手,孟田芳的任务之一是利用好身边发达的社交媒体生态,“用各种方式让好内容尽可能多的找到属于它的用户。”
 
陈晓楠已经认清一个事实,“它(这类严肃访谈节目)一定是很难的事情,但我们没有办法,就是喜欢,我们能在这里面找到我们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和流量交集。”
 
嘉宾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陈晓楠团队气场不是呢?但“梦想不为疼痛止步”,罗翔、 陈佩斯、 大鹏、 罗永浩没有谁遇到困难后便停滞不前,反而前进得更坚韧。
 
在短视频和商业化夹击下,陈晓楠总要思考访谈类节目的增量空间是什么。回到人本身,每一个嘉宾访谈后,谈话中留给人的余味和形象,“黏性很强,看完后需要有一段时间去回味,这个东西给人力量感。”
 
力量感总伴随着关于痛苦的探讨。
 
陈晓楠问陈佩斯:“你痛苦吗?”
 
“苦,但不是痛苦,苦是疲累,痛苦是精神的,认为自己没有出路。这不是你想要的。”陈佩斯对陈晓楠说,“苦不是这样的,苦可能会觉得值得。”
 
作为行业前辈,一位大学生现场提问:“有年长的前辈和老师,跟准备从事人物访谈工作的年轻人说,人物访谈这种节目是需要一定的资历,还有一定的见识,才会做出有质感有调性的东西。这个说法劝退了很多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您觉得有什么建议?”
 
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不算多,“有这样理想的人都是宝贝,我们不会劝退。”陈晓楠笑着说。季业严肃地拿起话筒说到:“不一定跟资历、阅历和年龄有关系,但确实跟你对人性的敏感度、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有关系。”
 
如果让一位新人做陈佩斯的访谈,陈佩斯提到他下乡时那种对人性善的感动和力量,如果新人对陈佩斯那段经历完全不了解,就真的不能理解那一刻的陈佩斯。

图来自节目《我的青铜时代》
 
“人物身上承载了非常深厚的其实是历史新闻,不单单是人,还包括人性。”季业说。这是一个访谈节目制作人和主持人该有的职业探索欲。
 
这种探索欲让陈晓楠、季业和孟田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他们在寻找别人“青铜时代”的金属感时,他们也被命运选中,在这个浮华时代静下心来制作一档并不是流量先行的节目。
 
腾讯新闻目前有四位主持人的节目形成了聚合效应,他们分别是陈晓楠,手里有《和陌生人说话》《我的时代和我》《我的青铜时代》等轻型人物访谈节目,强大的共情能力和知性魅力赋予她的所有节目一种可触碰的美。
 
马腾,一个鲜有出现在普通大众视野的人,她一直在做金融财经领域de 高端人物访谈。《财约你》走过多年,在中国企业圈影响力巨大。
 
何润锋,最具代表作是《巅锋问答》,短时间内密集抛出诸多问题给受访者,十分考验受访双方的问答功底。近期他投入到一个普通人和明星的节目中,这是他的情怀,也是一群人的情感碰撞。
 
另一个主持人经常被我们忽略,他是许知远。《十三邀》2017年上线至今,已经走到第五季,它在中国中产知识分子心中构建了一个具象的时代符号,许知远从格格不入到顺畅如流的状态,一如我们每个人面对陌生世界的踌躇和自我消解全过程。
 
这几档节目隶属于腾讯新闻不同工作室,虽然他们组织架构上是独立的,但是内容底层逻辑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关注人,接近人,了解人,展示人,工作室机制给他们提供了不同演绎方式的运砖基础。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这也给腾讯新闻提供了四个不同的商业来源。当然,一个工作室能给成长,其中的核心人物很重要,他们决定了一个团队能走多远,起到了是否能持续活下去的关键。
 
工作室的基本配置是主持人、监制、制片人、编导,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信任、各自发挥能动性,只有这样灵活的氛围才能让灵活的工作室制度持续。他们是一个Context&Control机制下的复杂样本。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土壤里,摆在他们面前的参考对象并不多,甚至为零,所以,可以把他们事儿看做一场“媒体新实验”。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