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校就舱外服设计成果归属起争议!科技成果宣传也要讲“基本法”
◎ 张盖伦
最近,湘潭大学和湖南大学因为“飞天”舱外航天服成果归属闹了点不愉快。
事情并不复杂。7月4日,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骄傲!湖大设计,成功出舱》,该文指出这次航天员出舱时穿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工业设计工作由该校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承担。当天晚上,央视节目也采访了罗建平和湖大艺术学院领导,对湖大成果予以了肯定。

湖南大学微信公众号截图
这引发了湘潭大学相关教师的不满。实际上,湘潭大学工业设计团队承担了空间站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并于2016年通过了项目单位的验收。罗建平此前在湘潭大学工作,为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图片来源:湘潭大学官网
在湖南大学的对外宣传中,未提及湘潭大学。湘潭大学老师认为,湖南大学“抢了湘大的功”,指责罗建平本人为了个人名利,置原单位知识产权和同伴付出等事实于不顾。
确实,要说舱外航天服工业设计的知识产权归属,其实并无争议。湘潭大学有合同在手,事实也清晰。后续工作,也有多方参与,大家共同为航天服作出贡献。这事也算不上“窃取”知识产权,因为仅凭几段报道,还真窃取不了。
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了宣传口径上。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成果宣传无可厚非,这甚至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对外披露科技成果,有助于高校塑造形象,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而且,高校往往是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的源头和起点,如有合适的科技成果报道出来,还能吸引有需求的企业。就算做的是基础科研,也要告知公众,高校是如何向世界科技前沿发起冲击。对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事迹的宣扬,也有助于传播科学家精神。
航天员出舱是热点事件,关注度自然高。罗建平确实参与了舱外航天服的设计,也开展了后续工作,湖南大学想借此宣传,也顺理成章。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报道中,罗建平提到了湘潭大学,只是未详谈湘潭大学发挥的作用。7月9日,当事人罗建平回应称,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明了支持单位。

罗建平微博截图
科技成果,往往都是集体成果。不过,根据新闻媒体的操作惯例,为了便于受众理解,一般都会选择代表性人物或者项目负责人进行采访。受访者如果知道这其间涉及多个单位,更要开诚布公,告知媒体背后的利益关系,项目的来龙去脉。学校若清楚项目的主体工作并非在学校完成,也大可以将宣传重点落在人和事上,不必过于强调学校本身。
其实,不止是“抢功”式科技宣传会引发争议。我们也能看到,科技成果报道中还会有“浮夸风”。有时,为了团队或个人的利益,为了争取更大支持,科研人员会人为将自己做出的成果进行拔高,甚至制造出各种“细分领域”,强行宣称自己是“第一”“领先”。这类不那么实事求是的宣传,在短期内确实能帮科研团队得到关注,看起来也是热闹非凡;但从长期来看,科研团队在同行中的评价会受到折损,对自身并没有好处。
这场争端提醒参与科学传播各个环节的主体,对事实的表述要更加清晰和慎重,在宣传时要更加注意分寸和尺度。而且,在“大科学”的年代,很多科技成果都出自大团队之手,跨单位、跨学科都是常事。尊重并认可他人的付出,也符合科学合作的基本规范。
其实,出自湖南大学的成果也不少,为此事“翻车”,遭到批驳和质疑,实在得不偿失。
希望两校关系不会因为这场争论受到影响,可以继续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作出各自的贡献。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爽
审核:朱丽
终审:何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 7904720
- 2 “起猛了 航母开楼下了” 7808133
- 3 14岁屡教不改 法律出手了 7713894
- 4 这些电视剧和文艺节目值得关注 7616591
- 5 “已有8艘船只驶往中国” 7523703
- 6 小米又用“1999元起”试探年轻人 7423667
- 7 高考志愿填报启动 网警继续护航 7328180
- 8 人民日报评宋佳白玉兰奖获奖感言 7234053
- 9 河南出门像行走的水煮蛋 7140747
- 10 夫妻计生系统凭空多个小孩 多方回应 704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