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围城:千辛万苦杀进来,为何他们选择出逃?

百家 作者:CSDN 2021-07-12 18:40:29

作者 | 抓码君     责编 | 孙胜

每个互联网人都曾幻想过,自己在大厂工作的日子,幻想过拿到大厂offer 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在微博、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在那些“拿到大厂offer”、“大厂工作日记”的生活动态下,评论滔滔不绝地回复着“蹭欧气”,这种统一的价值观表达,仿佛已经认定“年轻人的最好选择就是大厂”。

但是,对于已经身处大厂的人来说,每天的生活却总归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有的人,被安排在最边缘的部门,做着一些琐碎无用的工作;有的人身处核心,却因应付工作之外的明争暗斗而心力交瘁。他们也曾设想,如果离开大厂,日子会不会过得更快乐一点。

就像那段最经典的描述:大厂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当不断有人忙活着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以图进入大厂的时候,也有很多大厂的人已经考虑好找一个好下家,离开这座围城。

那么,这些在外界看来已经镶着金的“大厂”人,为什么会选择离开?抓码君与四位从大厂离开的小伙伴聊了聊,希望从他们的经历中呈现另一面的大厂生活。


隋原 前TX员工:工作四年,宫斗四年


以前我在一定程度上觉得,大厂的人本就该有优越感,不仅因为大厂的行业地位高、令人向往,更重要的原因是,能凭自身实力进到大厂的人,各方面已经比我优秀很多,值得我去向他们学习。

那时候我以为,大厂真的就像我们朋友间吹捧的那样,“组织管理扁平化、晋升制度公平、弹性打卡时间、各种节日福利,人性化关怀无处不在,连卫生间都摆上了漱口水”。

结果进到大厂之后,经历的越多,我内心的落差感就越大,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患上了“巴黎综合征”。

记得刚进TX时,我也是满怀理想,充满工作热情的年轻人,我给它预设了一个很完美的工作环境,小公司的那些官僚主义、摸鱼磨洋工、推诿踢皮球的现象,我都没想到过。

后来我才明白,只要是有人的地方,肯定少不了形式主义的产生,永远不要太过美化一个企业,不然迎接你的只能是失望。

当时我刚被分在某个APP的宣发部门,一次凌晨1点,主管在群里发消息称有个问题临时需要处理,有没有人还没睡可以帮忙的。本来我是觉得我自己刚来,能力不足,所以先没回应,结果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人作声,最后还是由我接下了这个活。

处理时我不得不问同事要个代码,于是深夜很不好意思地打了个电话,结果却听见他那边传来打游戏的声音,我一时间都无语了。收到代码之后,运行半天一直出问题,我有点尴尬,只能和主管说可能搞不定。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同事故意给我的错误代码,这种人一边自己躲避着责任,一边也不想让别的同事抢了功劳,这一点真让我恶心。

还有一些人,可能主观上也没想坑谁,但就是摸鱼摸得太过离谱,有一个同事每天就是吃饭聊天刷手机,到点下班,从不多留,一个投放方案拖了半个月,我接手后三天就给做完了。

除开同事之间的拉扯,部门之间也充满了竞争。高层们也明争暗斗,结果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直接导致我们这些员工,有时候想找隔壁组要个接口都要不到。

还有一些空降而来的部门领导,也令我工作地更加难受。能力一般就不说了,还及其喜欢外行指导内行,指导完最后还要揽功。有一次我做了一份给高层看的月末部门汇报,主管只在最后加了一段总结,然后会议上美名其曰说:“这是我熬了三天,仔细修改后的版本”。

到了每次我去聊加薪的时候,他就跟我摆官腔,打太极;想升职更是白日做梦,一个主管的职位一直画饼画到了我离职那天。

其实四年的时间已经算是比较长了,很多同事根本受不了这个环境,在第二年就辞职了,我能做到四年,也主要想对得起当初为进大厂付出的那些努力。但现在看来,似乎有些没必要,应该走得更早一点。

现在的工作虽然没之前挣得多,但确实舒心不少,至少也算是一个小领导了。有时候我会想,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当时有一个好的领导,不仅可以带领好整个部门,同事之间也不会有那么多斗争,说不定还能多交几个朋友。

 

莫思奇  前X度员工:工作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我一毕业,就通过校招进到了X度,虽然只是分离出来的子公司,但做的也是重点发展业务,很有前景。但到最后满打满算我只做了两年就已经换工作了。原因无他,只因部门是一个打下手的边缘部门。

两年来我基本没有从工作中得到什么成就感,感觉大多时候都是在瞎忙,甚至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被当成了探路石,努力做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人在乎,只是为了试错,连螺丝钉都称不上。

在这种环境下,我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可有可无,就像是一份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时候想给自己打点鸡血,也没有什么目标能让我去拼起来,我甚至希望它能给我整点需要内卷、996的事情,可是到最后这份活也是悠闲时候居多。

在确定好下家之后,大概只花了两天,我就离开了这个呆了两年的地方。我也不是没有争取过晋升,甚至我之前都想好了,只要升职了就不辞职了,只可惜晋升的路走起来还在太难。

两年来,我只有过一次晋升机会,我也努力争取了,但确实存在着无法突破的瓶颈。就像我前面说的,本身我就是身处边缘部门,并没有接触过公司的什么重点项目,也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业绩。

两年时间内又是不停地做一些新项目的尝试,即使做出一些成绩,但也没人重视。又需要不断的接触新领导、新同事,也没有积累下应有的职场资源,结果就是快要晋升的时候总差上那么一丝。

在晋升之外,我也申请过内部转岗,两年来整体感觉自己职业发展的路是越走越狭隘了,隐隐有成为一颗螺丝钉的趋势。虽然前面提到过,我干的活就是试错的,有时候连螺丝钉都算不上,但当真的要成为一颗螺丝钉的时候,我还是充满了不情愿的。

对于公司来说,越多螺丝钉就代表着程序分工越专业,大部分人都只用精通自己手上大的活就行了,确实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但是对我们员工来说,长期在这种无交互的环境下干活,整个人就会失去主观能动性,失去提升自己的动力,也失去了能够发展的空间。

说实话,每个能进入大厂的人,之前在行业都是佼佼者,谁愿意就这么成为一个标签化的机器,成为那些领导者的陪衬呢。至少我还想了解更多行业知识,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追求更高的职业成就。

所以我把目标转向了大厂之外,在晋升失败后,我慢慢就开始寻找外面的机会了。不得不说,大厂出身始终是行业内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个优势让我很快地就找到了下家,一家创业公司,薪资有提高,做的是风口业务,同事都是年轻人,充满激情。

虽然创业公司规模不大,业务也不像大厂那么稳定,但我觉得这都可以接受,重要的是在毕业两年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我的道路。

 

宋翔宇  前字X员工:再不走人快没了


我离开字X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身体遭不住了,说实话我还觉得有点可惜。当初刚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其实是X度。当时我的学校也不是什么211,985,专业排名在国内也不高,更别说能有什么师兄师姐能帮忙内推了,我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的校招。

我的个性一向就是,只要我认定的目标,我就一定要努力做到,如果努力了还做不到,那只能是运气不好,是目标对我判断失误了。当时为了拿下那个实习名额,面试之前我把时间都排满了,每天都主动找导师学习更多专业知识,联系一些已经工作的朋友咨询面试技巧,还搜集了很多内部员工的技术博客,来学习他们的一些应用方法。

成功拿到offer之后,我也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这种热情、拼劲,把它带到了我的工作生活中。我从来没觉得加班有多累,曾经为了赶一个版本更新,连续熬了两天没睡觉,一直到项目交付了才回家休息,有人可能会觉得,包括我的同事也说,有时候我太拼了,是那种没有必要的拼。

而我就觉得,现在能拼的时候不拼,以后想再拼也没机会了。好像我这种人就像别人说的,是那种引起内卷的源头,我也觉得可能上辈子我是属驴的吧,天生就是干活的命。

因为拼得太狠我也付出了代价,现在身体有了不少毛病,年初体检,报告简直惨不忍睹,鼻息肉、咽喉囊肿、肺部微小结节、血脂高,感觉从头到脚没一块地方是健康的。

精力上也感觉熬不住了,经常晚上看着电脑就睡着了,在我妈的强烈意见下,我也准备辞职好好修养一段时间。

但我也没后悔过,至少公司工资也是给足了。就像我开头说的,我更多是觉得有点可惜,没有再撑够更多时间,攒下更多的业绩,拿到更多的收入。

说白了,我这么拼也是为了我的下一代,我们这一代生存已经很难了,而他们将来恐怕要面临更多的困难,我现在给他们多打下一些基础,希望他们以后能走的顺一些。


周超 前X里员工:人还是得有点使命感


我是2019年离开的X里,当时经历了2018年的互联网寒冬大裁员,反而在离开时看得更开了。

跟大部分大厂员工一样,我也是985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当时不顾家里人的建议,直接校招进了互联网成了一名程序员。

当时我真的算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发誓要掌握各种核心“科技”,不停打怪升级,走向人生巅峰。

在最初的一年里,我努力适应大厂的工作节奏。工作状态基本只有两种,一种是忙,另一种是非常忙,加班到12点是常态。甚至曾经有段时间,为了赶项目我基本上住在了公司。

但后来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刚进“厂”的我是任劳任怨的小白兔,那工作一年后,这小白兔在内网和同事的耳濡目染中,也该关注关注现实问题了。

最直接的就是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无论是工作密度,还是996的工作时长,使我不得不摈弃一切娱乐活动专注于个人工作,长期下来我感觉人生充满了枯燥乏味。

其次是组织架构和业务的调整,3次部门的调动让我觉得自己像个无头苍蝇,接触新领导、新同事后,不仅要重新适应团队风格,自己的工作也没办法深入——更多时间都花在了应付各种需求上,何谈自己的职业发展?

关键在于,职级的晋升恰恰需要业绩,频繁的调动使得我每次做出点成绩,感觉快要晋升的时候,都会差那临门一脚。在大环境越来越难、越来越卷的情况下,我的晋升却显得遥不可及。

其实X里的机制大家都知道,“361”末尾淘汰制,十个人里3个人绩效最优,6个人拿平均绩效,最后一个人背低绩效。

虽然给的钱多,但这种制度带给人的感觉就像随时被人监督着,无论是沟通还是协作态度都要好,就算半夜我已经睡着了,但如果一个电话或者一条钉钉打过来,我也必须立马回复。

长期下来,身体和心态都会受很大影响。我经常会想,难道真就这样日复一日陷到无效工作中去,到了年纪就滚回老家?

所以最后我决定出来看看,目前在一家小公司干着技术管理的工作,不用在一线写代码,也接触到更多跟市场、用户相关的领域。虽然大厂晋升那条路没走通,但我觉得如今的工作生活也挺不错的。

人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投身到哪个地方去,带着使命感你才不会迷茫。

字节跳动宣布取消大小周;淘宝、支付宝等阿里系App取消开屏广告;Python 3.10 beta 4 发布|极客头条

谷歌再遭反垄断起诉:曾试图“扼杀”三星应用商店!

涉及上千款,2021 Chrome插件性能影响分析报告新鲜出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