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短视频,一刷就是两小时

百家 作者:新周刊 2021-08-26 23:36:40


如今的年轻人,不仅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还喜欢看别人沉浸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pexels


虽然伴随着网友们的脑洞,“沉浸式”的发展越来越千奇百怪,但无疑都促使着人们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体验,也让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感觉、留意生活里细碎的美好。

前几天,一个“沉浸式凡尔赛”的话题火了,起因是一则短视频。

视频中,博主@羊毛月一边晒出北大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纪念品,一边小声而傲娇地对着镜头一一介绍:“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有网友开玩笑地吐槽:“好家伙,拳头已经硬了。”也有网友自行代入了:“感觉他抢了我的北大毕业证。”
 
可以看到视频是在户外取景,声音也非常真实,除了博主本人的嘘声外,还可以听到树上知了的叫声。拍摄内容与手法也简单直接,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这种视频,就是今年最火的内容创作模式——“沉浸式”。

“沉浸式”视频中,藏着一场听觉盛宴。/pexels

与以往播放着bgm、按照精心策划的脚本“演”出来的视频不同,“沉浸式”视频是安静到只有实声、视频主专心做自己事情的短视频。
 
为什么这种看起来像“偷工减料”的操作,却能成为内容创作中的一股清流,还能让观看者“上头”到无法自拔?
 
“沉浸式”短视频
一刷就是两小时
 
打开短视频平台,有关“沉浸式”的话题包括“沉浸式护肤”“沉浸式做家务”“沉浸式打工”等等,其中最火的还属“沉浸式化妆”,播放量已经达到30亿次。
 
很多人奇怪,化妆时除了瓶瓶罐罐的碰撞声和自己的哼歌声之外,还能有什么声音?事实上,这其中有很多微小的声音都被我们忽略了。

将物体发出的声音放大,你会“听到”另一个的世界。/pexels

“像是把麦克风安在了皮肤里一样。”在博主@我是张凯毅“沉浸式化妆”的视频下方,有网友这样评论。
 
从化妆开始前“咕咚咕咚”的喝水声,到护肤时的撕拉面膜声、涂抹面霜时的黏腻声,再到化妆时用指甲轻敲化妆品瓶罐的声音、刷子扫过面颊……无一不让人感慨——舒服!
 
这有点像之前的吃播视频,当然不是指“大胃王”那种,而是在收音器前咀嚼各种食物。
 
比如吃炸鸡时“咔滋咔滋”的声音,嗦粉时的“吸溜”声……当吞咽的“咕咚”声响起,观众也会不自觉地跟着咽口水。
 
原来的短视频,创作者大都集中精力吸引观众的视觉,当“沉浸式”这个概念出现在视频后,观众的感官体验就会开始聚焦于听觉。

这时,视频中的声音就会触发观众的ASMR。

人们忍着口水看吃播,是因为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快感。/pexels

ASMR即“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意思是指人体通过视、听、触、嗅等感知上的刺激,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产生的令人愉悦的独特刺激感,又名“耳音”“颅内高潮”。
 
根据研究,大部分ASMR爱好者在5-7分钟内就会触发ASMR。
 
不同人群触发ASMR时的感受并不相同,大部分听众会有头皮触感,颅内发麻并沿着脖颈和后背缓慢向下延伸,背部点刺,四肢瘫软,汗毛竖立,特定的身体部位有类似电流经过等感受。
 
有人称之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充满了惊险和刺激;有人则体验到了放松与愉悦。
 
“沉浸式”视频,就是通过人工故意制造的声音来使观众放松,达到助眠的效果。

“沉浸式”是当代年轻人的治愈方式。/pexels

一人食的时候,搭配“沉浸式吃饭”视频来观看;洗过澡后,躺在床上观看“沉浸式护肤”,在惬意的声音中缓缓睡去。
 
一种能让你逃离城市喧嚣、帮你缓释生活压力的视频,谁能不爱呢?
 
万物皆可“沉浸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抓住人的感官或许比抓住人的吸引力更加直接。由“沉浸式”触发的代入感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
 
比如在文字创作中,原来描述一款香水的味道可以表达为“这是一款柑橘调香水”;
 
但是在“沉浸式闻香水”后,你可能会这样表达:“这款香水的味道,闻起来像是刚剥开橘子时,橘子皮里的汁水滋在空气中的清香”。

哪句话更能冲击你的感觉?/pexels

不得不说,第二种描述看得人口水都丰富了。
 
人们发现,脱离短视频的表达形式后,万物皆可“沉浸式”。
 
最近,豆瓣7.8分的刑侦剧《扫黑风暴》吸引了无数小伙伴开始“沉浸式追剧”。大家“沉浸”到何种地步呢?
 
为了证明剧中的高明远(王志飞饰)与王政(郑晓宁饰)有不正当关系,网友甚至扒出了两人在2008年共同出演的另一部电视剧《十万人家》,不惜打破“次元”也要找到两人相识的证据。

以真情实感追剧的网友,真是为了剧情发展操碎了心啊。/微博截图
 
还有让人无法理解的“沉浸式单身”。
 
指的是那些已经习惯单身且享受单身的人,他们忙于工作,以社交、养宠、购物、旅行等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除了爱情,他们有一百种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方式。
 
本着“智者不入爱河”的思想,他们会鼓励自己全方位享受生活,让自己一直沉浸在单身的快乐中。
 
不过,这究竟是选择自由的胜利还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你有多久没有“沉浸式读书”了?/pexels

看起来比较正常的,就是“沉浸式读书”“沉浸式学习”等真正需要在静心状态下完成的事情。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博主打卡“沉浸式读书”,激励自己在泛娱乐化的当下,从手机世界里“逃离”片刻来享受书香。
 
也有很多博主会分享自己“沉浸式学习”的心得,表示自己的效率变高了、思考变多了、成就感也增强了。
 
虽然伴随着网友们的脑洞,“沉浸式”的发展越来越千奇百怪,但无疑都促使着人们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体验,也让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感觉、留意生活里细碎的美好。
 
无“沉浸”,不快乐
 
其实,“沉浸式”并非是个新词。
 
在短视频带火“沉浸式”之前,它已经作为一种用户体验方式应用于很多行业,尤其常见于现代大众的娱乐项目中。

从原来的戏剧,到现在的电视剧、电影, 都对“沉浸式”环境有一定要求。/pexels

初期,沉浸式体验类似于“主题”的概念。比如,主题公园、主题酒店等。
 
简单来说,就是统一风格,利用一些设备、灯光和演绎等方式来营造氛围,让参与者融入特定的场景中。
 
有研究称,主题型游乐园能够通过诱导人的感官体验与认知体验来促进人们的消费。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像人们去普通的游乐园是奔着玩娱乐设施去的,在园区内充其量就是买一些水和零食。
 
但如果去了迪士尼乐园,大部分人都会愿意排队彩绘,在脸上留下一个可爱的“米妮”,也会愿意买一些发箍、包包,尽管这些东西在出园以后根本不会再用。

在乐园里,人人都有在“沉浸式气氛”中找到了自己许久未见的童心 。/pexels

随着科技的发展,更能影响人们感官体验的VR出现了。人们通过戴上特定的设备,进入到某个虚拟场景中进行观景、游戏等“沉浸式”体验。
 
但是目前VR的“沉浸式娱乐”还有不少局限性,比如很难与现实中的伙伴合作、虚拟场景的真实性不足等。
 
如果未来的VR世界可以成为电影《头号玩家》中的“绿洲”,那“沉浸式”恐怕能打开一个新时代了。
 
近两年,“鬼屋”“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娱乐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这其中,离不开“沉浸式”的功劳。
 
原来的“鬼屋”,大都是固定的场景、播着恐怖的音乐、开着蓝绿色的灯光,就连“鬼”都是固定在位置上的机械设备。
 
而现在的“鬼屋”,场景设计更加多样,更重要的是加入了真人NPC(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让玩家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现在的鬼屋与过去的鬼屋已不可同日而语。/图虫创意

所以在这种“沉浸式恐惧”下,就算人们知道自己身处游戏之中,也还是会有被吓哭的情况。
 
同样,在玩“密室逃脱”与“剧本杀”时,人们不再是游戏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角色。
 
当玩家发现道具书信可以拆开、茶杯里的茶可以喝、地上的血迹是湿的、阴冷的风是真的让人发颤时,他们就会背负起游戏交予的使命,开始用心探索、享受娱乐。
 
可以预见,在未来,无论是受众娱乐还是业态发展,大家都无法离开“沉浸式”了。
 
除了从“沉浸式”短视频的风靡看到“沉浸式”业态的崛起。在我们的生活中,点滴细节都透露着未来人们喜好的生活趋势。
 
譬如,未来社会的消费,可能要从人们的“审美”出发了;在熬夜成为常态后,夜间经济的发展可能会突飞猛进;受到疫情、社恐等因素的影响,“无接触社交”的概念出现了……
 
未来,现有的产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变化?新周刊结合行业数据、专家分析从大众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大家勾勒出未来最真切的模样。
 
8月27日,新周刊将发布《2021中国生活趋势榜》,邀您共同期待未来。
 
点击参与新周刊APP互动话题
领新周刊25周年纪念品

[1]全网播放近百亿次!沉浸式短视频为何持续火爆?|新榜
[2]直播中的“沉浸式”,让观众沉浸了什么?| 广电实战
[3]沉浸式体验是什么意思?| 光影百年数字发布
[4]2020全球沉浸式设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作者 | 余音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