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似乎变成了一个让人心累的过程。难得一个放松享受的假期,总是能碰到一些让人厌恶的行为,破坏自己美好的心情。很多人觉得,反正大家都是亲戚朋友,不需要有太多讲究。却不知,推杯换盏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层次和修养。微博上有个网友,吐槽自己在家过年请客时遇到的奇葩事:“过年家族之间会有很多聚会,轮到我家请客时,一个远方的表哥也过来了。刚到饭店,爸爸还没落座,表哥就直接坐到了主座上,服务员一过来就忙不迭地抢过菜单点菜。吃饭时,他又抢着敬酒,爸爸委婉地提醒说:我们先敬下奶奶。表弟没有看懂父亲的意图,又开始拿着酒杯去敬奶奶,俨然一副主人的样子。”反客为主,做事情过于主动,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到春节,我们免不了要和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同学,甚至一些没见过几面的人打交道。在这种高密度的人际关系里,很容易遇到一些刻意亲近的人:很多人以为想要快速融入一个群体,假装亲密是拉近关系的捷径。“摆出无比亲密的态度,装模作样地与对方套近乎,说明他们不相信自己得到了对方的信赖;若是相互信赖,便不会依赖亲密的感觉,在外人看来,反而显得冷淡。”
强行社交,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让人舒服的关系,永远是尊重且有边界的。给感情一点时间,给友谊一点距离,慢一点,淡一点才是最好的社交定律。殊不知,拿着别人的隐私到处八卦,把流言当作谈资去评头论足,不但会对当事人带来伤害,还会显得自己见识浅薄。去年春节,闺蜜雯雯的老公有事不能回来,雯雯便独自带着孩子去了娘家。雯雯被丈夫背叛了,闹了离婚才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娘家。如果不能做到换位思考,至少别随便去评论别人的生活。这世上从没有不透风的墙,说过的话,最后都会变成自己的名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过年变成了“名利场的斗富攀比”。有人炫耀自己的钱财:“我家也就买了两套房子,车子才几十万而已。”有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我刚谈了一个项目,不大,也就上亿吧。”有人炫耀自己的人脉:“我那个法国朋友送我了几箱红酒,早知道带回来请大家喝了。”不光是成年人自己,甚至还会拉自家孩子“进入战场”。刚开始一片和气,结果不知为何大家开始表演“炫娃大戏”。有的比乖巧:“还是我家孩子乖,你看你家那个闹的。”有的比才艺:“我家孩子小提琴可是名家指点过的,钢琴也过了十级。”本来是一场促进情感交流的团聚,结果却尴尬地不欢而散。攀比源于自卑,如果遇到喜欢攀比的人,一定要尽早远离。因为那些真正幸福的人,往往都在默默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以前她讨厌这样的父母,后来自己有了家庭,发现自己身上竟然都是妈妈的影子。其乐融融的过年氛围,如果因为负面情绪而变成了“修罗场”,心里也就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容纳幸福。因为平时表现不好,他被领导派往最偏远的小城任职,并答应他节前送够信就可以回家过节。回家过节在贾斯看来成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他怨气冲天,日益颓废起来。满口怨言于事无补,眼看着一天一天过去,日子也离过节越来越近。他看到小城的孩子都没有玩具,于是在门口张贴“告之”:寄一封信,就可以获得一个玩具。结果超乎想象,自第一个孩子得到玩具,孩子们的信便纷至沓来。后来,贾斯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如愿回家度过了快乐的节日。忙活一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几担疲惫”,想趁着大伙儿相聚诉诉心声。但是,可以喊累,却不要怨气满满;可以说疼,也要记得心宽自有晴天。自己随口说了一句话,却总有人用自己的见识,站在某个制高点上,用批评的眼光审视一通。去年的同学聚会,同学小莫随口说了一下年前加班的情况。一位往年的学长就开始以“前辈”自居,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说小莫职场经验太少,什么道理都不懂。从心理学谈到行动力,还让小莫找机会跟领导面谈下,不然解决不了问题。小莫应付性地回应了几句,没想到更激发了学长的“战斗力”:“我记得你上大学时就喜欢逃避问题,现在工作这么久还改不了呀,你这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啊……”
本来只是无关紧要的一句吐槽,这位学长非要扯一大堆“高大上的知识”。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别人指教,那些试图通过说教来彰显自己能力的人,只会令人厌恶。“大多数情况下,你和你的爱人、同学、朋友、同事,都有类似的知识背景、经验背景,这种东西都有一定的圈层属性,常识性的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不用你再重申。”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去说教他人,而是以更舒服的方式去协助别人。“年的珍贵,往往是因为人们把生活的企望实现在此时的饭桌上。”
过年回家,本是一个温馨团圆、增进彼此之间情感链接的日子。最后,点亮【在看】,愿大家都能过一个顺心如意的好年!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