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穷女孩和富女孩身上,看到了​「何为好的教育」

百家 作者:管理的常识 2022-02-05 20:51:17

真正的教育,是启迪——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找到完整自己的路,就是教育的成功。


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蘑菇姑姑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图片来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这两年,我一直在重复观看一部电影:《海蒂和爷爷》。每一次观看,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次以孩子的视角看,感动;

第二次以父母的视角看,启发;

第三次以心理工作者的视角看,震撼。


这部电影在豆瓣高居9.3分,影片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隐喻——


一个孩子在成长历程中,需要获得哪些东西的滋养,才能发展出健康的人格?


看完这部电影,我总结了5个重要的 “获得” 。



01


在大自然中

获得「稳稳的存在感」


故事始于瑞士,广阔优美的阿尔卑斯山。


海蒂在原野上跑着,一只苍鹰盘旋于山脉之间。



自由,是我想到的第一个词。


但与之相反的是,此刻的海蒂,生活却不自由。


小小的她,前后遭遇了3次抛弃——


父母去世后,海蒂成为了一个孤儿,这是第一次抛弃。


所以她从小跟着姨妈一起在山下生活了5年。


但姨妈最近得到了一份城里的工作,打算把她送上山,送到从未见面的爷爷家中——这是第二次抛弃。


爷爷是个古怪、孤僻、可怕的老头,他根本不欢迎海蒂,看到她们来了,开口第一句话是 “滚开!” 转身把门关上了。


狠心的姨妈扔下海蒂一个人偷偷溜走。


当晚,她连爷爷的小屋都进不去,只能独自睡在羊圈里。


这是她经历的第三次抛弃。


对一个小孩来说,这样的多次抛弃,是一个巨大的伤害。但神奇的是,这好像阻碍不了海蒂的快乐与活力。


早上起来,阿尔卑斯山的美景让她着迷,一转眼她就快活地奔跑在原野中。


在亲情之中,小海蒂颠沛流离,但是在大自然中,她好像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从心理学上讲,在自然中充分奔跑过的孩子,身体更加强壮、情绪也更加乐观。


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存在,有一种「天然的认可」


这种在自然当中的沉浸与随之而来的自我认可,可以抵御一部分现实创伤的侵入。


海蒂仰望着群山巍峨,聆听小鸟歌唱,睡在草地上一个人安静地感受时间流淌……


那个时候她和自己在一起,不受外在境遇 “打扰” 。


这种感受,就是「安居在自己内心深处」,也是我们常说的「自处」。


不管外界境遇如何,她都能轻松愉快地和真实的自己在一起。


此时,阿尔卑斯山稳稳接住了受伤的海蒂,成为了治愈的良药。



02


在亲人眼里

获得「相信自己」的信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起放羊的皮特,告诉海蒂一个可怕的消息:爷爷杀过人。


海蒂回到家时,看爷爷的眼神变了,抱着行李想要回到羊圈去。


爷爷猜出了其中的原因, 他没有发脾气,也没解释,而是看着海蒂的眼睛,对她说:


“人们总爱谈论坏的东西,但是你需要决定,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别人的话。”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听这番话,海蒂站在原地看着爷爷。过了一会,她跳起来抱紧了爷爷——她选择相信他。


爷爷对海蒂说的这番话有两层意思:


人们总喜欢关注你身上「坏的东西」,你不要轻信。你要相信的,是自己的判断。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你越相信什么,就会越可能实现什么。


如果人带着悲观的滤镜,要去寻找生活中不好的一面,一定能找到。


相反,你要去寻找生活的爱和美好,也总是能找到证据。


关键,在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你相信什么?


所以爷爷问海蒂:你是要相信他人的眼睛,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也是第二层意思——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自由。


正常的家长,在面对海蒂的反应时,也许直接告诉她事实或答案。


但比起 “给答案” ,引导她从外界的声音之中「找到自己的声音」,无疑是更有力量的。


海蒂选择听从了自己,对爷爷表达了信任和爱。


在这份 “我可以相信自己” 的自由之中,海蒂对爷爷的爱和信任没有因为他人的声音而变得压抑、堵塞或扭曲。


爷孙两人的也由此变得更加亲近。


第二天早上,爷爷亲手为海蒂做了一把新椅子,这意味着,爷爷也正式接受了这个孙女。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03


从权威那里

获得「突破禁区」的权利


海蒂和爷爷刚刚建立好亲情,姨妈却回来了。


这一次她把海蒂从爷爷身边骗走,偷偷带进了城里,卖进一座古堡,给富家小姐当女伴。


海蒂的生活又一次面临推翻重建。


这次,她面对的是富家小姐克拉拉、还有严厉刻板的女管家。


虽然贵为富家小姐,但是母亲去世,克拉拉过于伤心,渐渐地,她的双腿不能站立。而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她一个人跟女管家和仆人一起生活。


因此她不仅行动不便,精神也处于孤独抑郁之中。


为了缓解她的孤独,家人买了海蒂来陪伴她生活学习。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在抑郁的克拉拉和死气沉沉的豪宅面前,海蒂是格格不入的。


她活泼,热情,总是破坏女管家的规矩,但是意外的是,她却给克拉拉带来了久违的笑容。


但这些笑容,恰恰发生在海蒂所有「不合规矩」的时刻——


她不懂餐桌礼仪,连坐都坐不端正;


她不会使唤仆人,喜欢跟他们聊天;


她一个字母都不懂,还不爱学习……


她还擅自将克拉拉推出了家门,走到了脏兮兮的大街上,回家时怀里抱着了一窝刚出生的流浪猫……可把女管家气坏了。

  

海蒂的行为,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突破禁区」的能力,这是孩子身上一种很重要的自我能力。


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 “禁区” ——而大多数禁区,就是从小被权威规训、暗示而成的。


例如必须坐姿整齐、必须鞠躬、不能谈性、不能谈死、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


这些过去经验中形成的 “禁区” ,往往给我们带来矛盾——


很多事我们想做但又不敢,一边压抑一边渴望,无法内外一致地活着。


克拉拉本人就是这种禁忌的象征,她的行动被双腿封印了,而心灵被规则禁锢。


而海蒂身上却没有任何禁忌的羁绊,正因为如此,她的所有表达都出自内心,是出于心中爱的本质。


因为爱而行动的活力,融化着周围环境的刻板。


克拉拉和海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个富贵,阴郁,没有活力;

一个贫穷,野性,充满了蓬勃的力量。


海蒂的到来,为克拉拉解除了封印——她最原始的生命活力,注入了克拉拉的生活,也注入到了克拉拉的心里。


所谓「野蛮生长力」,其实就是这种突破限制、突破框架的能力。


不管过去的生活,告诉你多少的 “不可能” ,当一个人拥有突破某些禁忌的能力,“完整表达自我” 才有了可能。



04


获得「好权威的引导」

对世界的好奇心,被轻轻点燃


如果说电影中,海蒂的心灵任务是带给克拉拉 “自由”,那么克拉拉的心灵任务,就是带领海蒂突破自己的 “限制” ——出生的阶层和眼界。


海蒂陪着克拉拉上课,但由于她从未上过学,所以连字母都不知道是什么。


女管家看不起海蒂,认为她是一个没有教养没有礼貌的野孩子。


但是幸运的是,海蒂遇到了克拉拉的奶奶,一个睿智的老人。


一次,她借着跟海蒂讲睡前故事的机会,跟她聊到了读书识字。


原来一直学不会认字的海蒂,并不是因为太笨,而是她听阿尔卑斯山区里放羊的小伙伴说过,我们山里的孩子不需要读书,会放羊就够了。


正是这个观念让海蒂觉得学习不重要。


奶奶听了海蒂说的话,也没有否定她,而是说了一句:“人也不一定非得相信别人说的话啊。”


接着她给海蒂读起了书中放羊的故事,可是她故意读到关键之处就停止了,海蒂很想听下去。


奶奶抓住了机会,对海蒂说:想知道的话,你得自己去读这本书。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在奶奶的引导下,海蒂终于拿起书本,开始结结巴巴地学会了认字。


从此她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惊人的学习速度让家庭教师和女管家都惊讶不已。


也许好的教育正是这样——


在适当的时机下,克拉拉的奶奶跟着海蒂先去到了她的世界里,然后把她引领到更大的世界里去。


轻轻巧巧,没有逼迫,找到她的动力源,点燃孩子心中的火焰,然后让她自己的好奇心引领她往前走。



05


获得「你可以不一样」的允许


海蒂在克拉拉家呆得越久,就越想念阿尔卑斯山的家,渐渐地她甚至开始梦游了。


在家庭医生的强烈建议下,克拉拉的爸爸把海蒂送了回家。


重回爷爷家后,海蒂开心极了,但是时间一长,她又开始想念克拉拉。于是她写信给克拉拉邀请她来做客。


山长水远,奶奶居然真的将行走不便的克拉拉,带到了海蒂山上的家,还让她在这里住了下来。


从城堡里走出来的克拉拉,跟着海蒂睡在用草铺的床,喝自己挤的羊奶,没有任何餐桌礼仪,不穿高端的外套和靴子,也没有仆人管家的照顾。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海蒂还带她天天去放羊、采花、捉蝴蝶,做了一切 “野孩子” 该做的事。


那段时间,克拉拉脸上总挂着笑容,生命活力一天天恢复……最后她神奇地摆脱轮椅,站了起来。



在克拉拉的 “身体限制” 被解除之后,与此同时,海蒂的 “阶层封印” 也在解除。


海蒂去上学了。


一次老师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理想。


山里的孩子有的写 “我要做一个铁匠,因为我的爸爸就是铁匠” ,或者,“我要做一个放羊人” 。


而海蒂不同,她走出过大山,去过城市,听过智慧的奶奶讲睡前故事,所以海蒂写的是 “我想要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


然而,这个理想遭到了大家的嘲笑。


在海蒂苦恼不已的时候,克拉拉的奶奶来到海蒂身边,告诉她:


他们嘲笑你,是因为他们的见识太少了,因为他们就只知道这个村子。


但是你见过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不是吗?


如果生命中某件事让你开心,那你尽管去做,不用管别人说什么。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奶奶送给海蒂笔和本子,告诉她:“本子里现在什么都没有,你得自己把它填满。”


我觉得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导师,一再坚定地告诉他这个道理——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

“别害怕嘲笑。”

“你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人们会被经历限制自己的认知,也会被身边的人决定自己的见识。


就像克拉拉完全不知道自由和活力是什么,因为她从没有这样的体验,她的活力都被严格的管教和环境所压抑。


而海蒂身边都是放羊的、做木工的,她也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跟他们都不一样,而成为别的、更好的人。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有的时候,孩子只需要一些亲身体验:


就像海蒂领略过书本的精彩,克拉拉被阿尔卑斯的原野生活所征服。


她们都在一个超越出生限制的体验里,找到了自身要去完整自己的部分。


大人唯一要做的,是把「更多的可能」摆在他们面前,激发起他们对未来的想象。


当克拉拉和海蒂都看到了 “我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他们的命运就真的有了改变的可能。


  图源:《海蒂和爷爷》电影截图



06


写在最后


今天我们在教育中总在说 “要实现自我潜能,超越阶层”。


于是我们做了很多“ 加法” ,刷题,各种兴趣班,各种拓展和素质训练……


但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所有教育都抵不过一个教育,那就是—— 支持孩子内在精神体的成长 。


这个内在精神实体,可以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格特质组合,它包括——


先天精神胚胎中蕴含全部善良天性、独特的天分、好奇心、对自我的信任、正向的信念、不竭的自我完整的动力……


借着这些我们可以学着独立,有自己的判断,又能适时突破桎梏,带着力量与这个世界相处。


借用中医的一句话,这个发展自我主体的过程就是 “扶正祛邪” ——


扶正,就是让我们内在这些「先天的积极品质」得到绽放;


祛邪,则是后天要做减法,减掉我们加在上面的「限制性经验」。


比如那些别人告诉我们的观念;文化、环境、阶层给我们的限制;以及机械的礼教和成规——那些压抑生命力的东西。


灵魂的本质是飞翔,它是不可阻挡的。


就像电影中多次出现翱翔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雄鹰。


教养,不等于教育;学知识,也不等于教育。


电影告诉我:


真正的教育,是启迪——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找到完整自己的路,就是教育的成功。


作者简介:Miss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咨询师,前大型婚恋网站主编,多家媒体心理专栏签约作者,情景式女性写作疗愈推广人,公号:Miss蘑菇姑姑(ID:housewife-online)。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延伸阅读

推荐语: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终身成长性思维,使之能够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未来的挑战,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稻盛和夫 | 陈春花

明茨伯格 | 宋志平 | 拉姆查兰

战略管理 | 企业文化 | 团队管理 | 市场营销 | 领导力

职场沟通| 时间管理 情绪管理 学习方法 认知提升

人力资源 | 职场箴言 | 书单



点个“在看”,与世界分享你的态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