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各省财会交流群开放,如你致力于提升财会技能
及时了解CMA动态资讯
请加(微信:CMA9987)
一、工业会计的特点
需要核算产品成本,是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的本质区别。也是之所以工业会计比商业会计更难一些的原因。为了便于核算成本,会计科目与商业会计也有不同,如材料采购、委托加工材料、制造费用、包装物、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都是工业会计使用频繁的会计科目,而商业会计基本不设置。
二、工业会计的账簿有那些
一般工业企业要设总帐、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这些是必须的。根据企业需求, 一般还设置材料保管账、三栏明细账、多栏费用账、固定资产账。具体安用途分,可以分为:往来账、成本账、材料账、产成品账、税金账、费用账、资金账等。其中根据不同产品做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基本上都有,往来帐也是要有的。向三栏费用明细账、税金帐等具体的根据需要来,小一点的企业基本都不设置。
三、工业会计的账务处理
做账流程:收集单据-->整理单据-->填写凭证-->汇总凭证-->登账-->结账
报税流程:上月末发票认证-->本月金税卡抄税-->本月IC卡报税-->本月增值税申报
具体根据每个阶段如下:
1、购买原材料
A、实际成本法
(1) 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3)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发票账单未到,材料已验收入库:
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编制会计分录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贷:原材料
重新按实际成本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因为原材料在运输中、入库过程中都会产生费用。如装卸费、整理费、运输费、增值税等都需要计入原材料成本(小规模增值税计入,一般纳税人不需要),所以暂估入账一般情况下按经验暂估,无经验可循的可按照已明确要发生的费用暂估入账,等入库时在重新入账。
(4)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ps:运费、装卸费等入库前的费用都计入在途物资,最终结转原材料。
材料收到,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5)采用预付方式购入材料:
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供货商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只会出现在一个栏目中。如购买材料预付A公司10000元,等材料入库后,材料成本20000,还需支付A公司10000元。这时应付款在预付栏内提现,不再单列应付账款。具体分录如下:
预付款
借:预付账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入库
借:原材料 20000
贷:预付账款 20000
补齐货款
借:预付账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B、计划成本法
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收到,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企业购入材料,未入库,款已付(款未付)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2、领用原材料
①、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领用原材料单价的确定,可以使用、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来进行计价。计价原则一但确立,则不能轻易修改。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或者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大部分原材料是可以直接归集到生产成本,分录用上面第一个分录即可。而企业会把纸箱,不干胶,光电耦合器、机械润滑剂、需要量少成本低的原料,用作日常消耗,或辅助生产会计入到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中的原材料是无法直接归集到产品成本对象上,或者原材料金额较小,或归集成本太高,而不直接归集到特定产品成本对象上的。等月底结算,制造费用,再按制造费用的分摊方法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
②、行政部门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材料费
贷:原材料
③、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④、建筑施工企业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工程施工
贷:原材料
3、工资的成本归集
①、工资计提(应发工资数)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车间内可归集产品的直接工人)
制造费用—工资 (辅助生产人员如电工、设备维修人员)
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②、计提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车间内可归集产品的直接工人)
制造费用—工资 (辅助生产人员如电工、设备维修人员)
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上面1和2可以合并处理,如果生产多个产品,生产成本明细需要分开记,除去计件工资以外的“应付工资薪酬”,按产品计件工资占比进行分配。
③、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发工资数)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实发工资数)
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代扣代缴金额)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代扣代缴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金额
④、实际交纳
借: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实发工资)
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5、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
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
贷:累计折旧
折旧费是不能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先记入制造费用,月末通过分配转入入生产成本;管理办公使用的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销售用的直接计入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用的记入在建工程。
6、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
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
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贷:制造费用
7、结转完工入库产品
借:库存商品--XX产品
贷:生产成本--XX产品
残次品的会计处理
①、如果残次品售价不高,建议你残次品入库时无成本入库,将全部成本记入正品。销售时全额记入收入,无成本;
②、如果残次品售价较高,或接近正品,就要分担生产成本。可按估计售价对成本在残次品与正品间进行分配。
③、如果残次品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也不可能回收,则计入生产成本即可。
产品无销路再生产分录
如果是没有销路的产成品,要继续生产其他规格的产品继续销售。形式可以像材料出库生产产品一样去归集分配成本,完工后结转产成品, 会计分录考虑要有所区别, 因为产成品的贷方反映的是, 产品销售结转产品成本的。如果像材料出库一样, 贷: 产成品, 显然不太妥当。建议做以下分录,将产成品回调至生产成本 继续
借: 产成品-XX产品(红字)(原产成品名字)
贷: 生产成本--XX产品(红字) (新规格产品名字)
8、卖出产品并结转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9、增值税月末结转
①. 结转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②. 结转销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③. 结转应缴纳增值税(即进、销差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④. 实际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10、计提税金及附加(月底根据增值税计提)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11、本年利润归集(可每月结转)
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成本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当年的企业所得税,只有年末需要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