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如何正确使用饮水机?一起来学习
为什么饮水机会藏污纳垢?可能污染饮水机水质的环节和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饮水机?来看市疾控中心的介绍。
1
为什么饮水机会藏污纳垢?
先来讲一讲饮水机的构造,常见饮水机一般由聪明座、中水箱、软管、热水胆、冷热水龙头等部件组成。桶装水坐落到聪明座后,水桶中的水便进入饮水机中水箱。中水箱一般设置2根软管,一根与冷水龙头直接相连,另一根接至热水胆中,热水胆的水加热后通过另一根软管与热水龙头直接相连。热水胆上方还会设置一根排气管将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当从冷、热水龙头取水时,中水箱的水位往下降,坐落在聪明座上被倒置的水桶口与外界空气直接连通,当空气进入水桶中时,桶中的气压和外界的大气压平衡,桶中的水得以流入中水箱,待水箱水位上升至封住聪明头气孔时,停止进水。
正因为饮水机内部环境温湿度适宜、又能与空气直接连通,故饮水机极易藏污纳垢,成为“健康杀手”。
2
可能污染饮水机水质的环节和原因
饮水机的聪明座、中水箱、冷热水软管、热水胆、冷热水龙头均有可能成为藏污纳垢的环节。
聪明座:直接与外界接触,表面干净与否直接影响水质。 | |
中水箱:温度适中,尤其频繁与外界空气接触,是细菌生存的好场所。 | |
冷热水软管:饮水机用久了,内部冷热水金属软管被腐蚀或塑料软管老化,形成二次污染。 | |
热水胆:桶装水里的水通过软管流入到热水胆,虽然桶装水会换,但热水胆始终会存留约1000毫升的水,饮水机用久了,容易会沉淀各种杂质。另外,桶装水中的矿物质在热水胆等加热元件表面也会形成积垢,造成二次污染。 | |
形成生物膜: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中水箱、冷热水软管及热水胆的内壁用久了会形成生物膜,孳生各类微生物。 注:生物膜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固体表面聚集,这些微生物本身可分泌一些果冻似的胶质,就形成了一层黏乎乎的膜。 | |
更换不及时:饮用机每放出一升水,必定有相应的一升体积的空气夹带灰尘和各类细菌进入饮水机内部,故饮水量小,桶装水更换慢水质容易变差。 |
3
饮水机中饮用水的主要卫生问题
饮水机主要卫生问题表现在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造成菌落总数超标,甚至有病原微生物检出。
有研究报道:
饮水机冷水龙头流出的水样,菌落总数在3天之内是全部合格的,第4天起有50%水样的菌落总数超标;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染日趋严重。10天后,所有水样的菌落总数全部超标。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在第7、8天起也陆续超标。
据研究发现:
饮水机饮用水及饮水机表面曾被检出志贺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皮氏假单胞菌、霉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各类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大多是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极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4
如何正确使用饮水机?
既然饮水机使用不当会带来这样多的卫生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该怎样正确使用它呢?

清洗消毒

每次更换桶装水时都应清洗手可触及的部位:放尽饮水机内的水,用75%医用酒精棉球擦拭聪明座、内壁、龙头、积水托盘等处。
定期消毒饮水机内部手无法触及的部位:用消毒剂对饮水机内胆进行浸泡消毒,消毒后排尽消毒液,用纯水彻底冲洗饮水机内胆,直至闻不到消毒剂味道。
消毒剂的选择:
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次氯酸钠等是饮水机清洗消毒的首选;
常见的消毒剂还有二氧化氯泡腾片配置消毒水对饮水机内胆进行浸泡消毒,简单易用效果好,但需要充分冲洗去除残留;
双氧水易清洗,但价格相对较高;
臭氧水需即配即用,而且持续吸入臭氧对人体有害,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操作,家用饮水机不建议使用臭氧消毒。

使用习惯
饮水机避免放置于阳光直射的环境中,容易长苔藓。 | |
桶装水启封后,最好在一周内饮用完,启封3天后的出水建议应煮沸后再饮用。 | |
一般家庭饮水机使用3-6个月左右就该清洗消毒1次,夏天可适当增加清洗消毒次数。 | |
饮水机使用两年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饮水机中的冷热水软管等配件。 |
资料:市疾控中心
编辑:林欣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以国之名,接英雄回家 4911570
- 2 唐山2人在小树林遇害 警方通报 4948744
- 3 安徽泗县已报告863例阳性 4836791
- 4 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 4721982
- 5 洛阳遇害女孩高考601分 嫌犯是亲戚 4639932
- 6 男子暴雨中喝酒:车贷房贷压力大 4580898
- 7 女子无人区上厕所与狼四目相对 4475082
- 8 福景001一获救者海上漂流超40小时 4328292
- 9 15岁童星为何从六楼纵身一跃 4215442
- 10 上海一男子持刀伤人:与原单位纠纷 414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