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5-17
【今日封面】
16日,沈阳北陵公园一只花栗鼠在树上观望,俏皮可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一居民区,市民在排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16日,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表示,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上海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来源:人民日报)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林莽等整合了第24太阳周期(2008-2019年)的大气硫酸盐硫35长期观测数据,发现硫35的长期变化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吻合,证明了硫35是太阳活动的忠实记录者。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已在《PNAS》发表。(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团队开展棉田土壤含水量智能化管理相关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模拟出传感器自动采集棉田土壤含水量的最佳频率。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农业水管理》发表。(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带有30个独立葡萄糖微型燃料电池的硅芯片。图源:肯特代顿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燃料电池,可将葡萄糖直接转化为电能。该装置厚度仅400纳米,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1/100。该含糖电源每平方厘米产生约43微瓦的电力,实现了迄今为止葡萄糖燃料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研究人员设想,新设计可制成超薄膜或涂层,并包裹在植入物周围,利用人体丰富的葡萄糖被动地为电子设备供电。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先进材料》发表。(来源:科技日报)
基于二维石墨烯基弹性超薄膜的仿生皮肤用于应变感知增强的触觉和痛觉管理。图源: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团队研究员陈涛和副研究员肖鹏,基于在碳基/高分子复合薄膜的构筑及其柔性驱动与传感方面的研究,受生物软组织应变机械增强的启发,提出了基于应变感知增强效应的仿生皮肤,实现从触觉到痛觉感知的动态转变。 (来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图源:视觉中国
●18日上午7时零8分,火星将与海王星相合。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感兴趣且有条件的公众可找一个东南方空旷、视野开阔、无光污染的场地,借助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来源:新华社)
图源:视觉中国
●16日,微软Edge浏览器通过其官方微博宣布,微软在1995年推出的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正式退役。(来源:央视网)
图源:中央气象台
●5月17日至22日,南北方开启升温模式,北方气温回升更快、更持久;而南方还会受降水影响,气温起伏波动。本周内南北方气温出现倒挂现象,东北、华北一带将率先冲击30℃。(来源:中国天气网)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王宇
审核:岳靓
终审:王婷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复信中国丹麦商会负责人 7904297
- 2 国家卫健委通报肖飞董袭莹事件 7807922
- 3 农行公布老人办业务期间离世时间线 7713995
- 4 团结协作共迎挑战的“中拉声音” 7618492
- 5 病重老人银行取钱去世 家属发声 7522336
- 6 中央军委决定调整组建3所军队院校 7426524
- 7 这些习惯正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7330280
- 8 1万亿资金来了 降准正式落地 7233755
- 9 钟楚曦戛纳一出场就是美神降临 7143582
- 10 暴涨50倍 炒撕拉片的人已经赚到钱了 704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