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身边正能量爆棚的人

百家 作者:管理的常识 2022-06-09 22:36:41

在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很擅长化悲痛为力量,激情满满,斗志昂扬。


听起来很棒是不是?


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很容易在关系中对他人形成压制——自己正能量爆棚,而Ta身边的人却倍感无力。


较为典型的,像一些家庭中的战斗型父母,身边孩子却充满无力;或一些企业中的战斗型领导,底下员工却垂头丧气。


为何会这样?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天雅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曾经某个直播节目,邀请一位成功的创业者做分享。创业者激情昂扬地讲了2个小时。


但结果,观众却感受不到一丝欢欣与鼓舞。相反,他们感受到深深的压迫、绝望与无力。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创业者自始至终,都在传递一种感觉:我坚强乐观,能量满满,像英勇战士一样克服万难,无懈可击。但面对观众提出的困惑和无力感,他全程避而不谈,不予回应。


用通俗的话来讲,这是一种“自嗨”。而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躁狂防御 。


什么是躁狂防御?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来看A女士的故事。



01


38岁的A女士,从小命运坎坷。她3岁时,父亲去世;4岁时,母亲改嫁。而她,也被送到陌生的外婆家里,受尽排斥与虐待。哪怕是生病发烧,舅妈也会命令她去田里干活。


这是很糟糕的童年,在这种条件下的孩子,一般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但幼小的A女士,却坚强、乐观。经常上一秒被舅妈无情刁难,下一秒,她就像个没事人一样,跟表妹一起嘻哈玩耍。仿佛现实的残酷,丝毫没有影响到她。


生活中如此,学习上也是如此。


别的孩子被沉重的课业压得满腹牢骚,她却斗志昂然,成绩非常好。从高中开始,就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独自养活自己。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知名跨国集团,不到7年时间,便被公司破格提拔为集团副总裁。


来到这里,你可能会忍不住感慨:这般强悍的人生,很难再有别的东西能将她击垮了吧!


不。这还不是A女士人生的全貌。


31岁时,她生下女儿,正式成为母亲。孩子是典型的高需求宝宝,爱哭,敏感,情绪极度不稳定。只要一离开妈妈的怀抱,就会不停地哭,怎么也哄不好……


对绝大多数父母而言,这是很辛苦、很磨人的活。但A女士却活力满满,充满干劲——马不停蹄地报名一系列育儿课程,像攻克壁垒一样,用各种方法不断 “对付” 女儿。


甚至,她还成为了一名 “育儿专家” ——经常在网上发表育儿帖子,吸引了不少粉丝。


但连续几年下来,随着女儿越来越 “正常” ,母女关系却越来越疏离。经常一看到妈妈,女儿就像躲瘟神一样,立刻跑开。


期间,A女士用尽各种方法,都没能使关系缓和。后经朋友建议,她带女儿前往心理医院做评估。


面对医生,A女士依旧表现得很积极,很乐观——不断分享自己养育女儿的经验心得,满满的成就感。


当时,医生问了她一句:“你的女儿问题重重,过得如此痛苦,我很好奇:为什么你没有感受到一点点负性情绪,全是正能量?”


她楞了一下,马上回答说:“我一直都这样。”


来到这里,想必你已经发现:A女士的坚强乐观,似乎有些过度了。


一般人遭遇不幸,难免会感到悲伤、烦恼,甚至抑郁;但在A女士身上,只有正能量,负性情绪统统不存在。


这就是典型的 躁狂防御 。


它是人在创伤之下,为了回避抑郁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积极乐观、能量满满的状态。


但它的本质,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隔离情感,否认悲伤——就像一个很坚硬的壳,用正能量将创伤、苦难层层包裹。


比如幼年的A女士。先后经历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在外婆家受尽欺凌与虐待。这其中任何一件事,对一个幼小孩童而言,都是重大的创伤事件,都会引起很深的悲伤与恐惧。但凡背后有个依靠,孩子可能早就大哭特哭、大闹特闹了。


但遗憾的是,A女士始终孤零零一个人,没有依靠。


在她坚强乐观的表象背后,不是「愉悦与享受」,而是很深的「无力与恐惧」。


带着逃离残酷现实的渴望,把能量投注到学习中,不停地奔跑,不停地战斗……但在层层盔甲的包裹下,她内心深处的痛苦、恐惧与绝望,却从来不曾被看见。


甚至,她自己也感受不到。


医院里,医生听完她的故事,温柔地回应道:听起来你一直像一个战士,一次次战斗,每一场仗你都打得很漂亮。但你自己却越来越耗竭,这背后似乎有好多的心酸泪,好多的悲伤……


那一刹那,A女士突然怔住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02


心理学家比昂说:当一个人经历了苦难,他如果不去体验和感受,他就感受不到痛。如此一来,他就会将痛苦投射给关系的另一方,或传递给下一代。


A女士的故事,像一面被放大过的镜子,映照着许多人成长的影子。


我们也许没有这么悲惨的童年,但我们多半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即:痛苦不被看见,悲伤不被接纳,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


有的孩子因此陷入抑郁的沼泽,被深深的无力与绝望包裹着;而有的孩子,则像A女士一样,进入躁狂防御——


表现得很积极,很有能量,学习、工作很有成就。甚至有时候,还会被外界视为成功的楷模与榜样。


而一旦进入关系中,躁狂防御者往往会显得非常隔离、冷漠。既感受不到自己的痛苦,也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


就像A女士面对女儿。她像个战士一样,不停地解决女儿呈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但她却丝毫感受不到女儿一系列症状背后的无力与痛苦。


表面上看,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解决了;但实际上,孩子最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温情的拥抱,与妈妈建立联结。


而A女士一次次的情感忽视,却无形中伤害着女儿,加剧了女儿的痛苦。


还有文章开头提及的创业者也是如此。


他激情满满地讲述着一个个励志故事。讲述自己如何一路披荆斩棘,克服万难,走向成功。但却丝毫感受不到观众的困境。


这一切,无疑加剧了观众的无力感,很难形成共鸣。也许观众最需要的,只是一份真挚的理解与回应。


环视周围,不难发现:这并不是少数特例,而是当代很多人共同的缩影。


小时候,他们还没学会哭,便已被迫学会长大。长大后,他们纵使能力很强;但在关系里,却如同一个婴儿般,孱弱无力,充满隔离,无法与人建立联结。


当然,并不是所有坚强乐观的人,都存在躁狂防御。


要想真正识别,其实并不难:看他敢不敢表露自己的脆弱与悲伤。


例如生活中的一些 “超级学霸” 或 “工作狂” 。他们经常前一秒刚遭遇不幸,与恋人分手,亲人生病或去世……后一秒就可以立刻激情满满投身到学习、工作中,丝毫看不出情绪的波动。这样的人,多半是启动了躁狂防御。


他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只是一种假性乐观,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愉悦。


通常与这类人一起共事,你很难感受到能量与激情的共鸣;相反,你会感受到很深的绝望与无力,因为他们就像永不停歇的机器一样,从来不会回应你的情感需求。


而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不自觉地使用躁狂防御,那么,我会诚挚地邀请你:试着在混乱中呆一会儿,去觉察、去感受自己真实的存在。试着去看见自己的真实情绪。


不管是害怕、恐惧与惶恐;还是悲伤、痛苦与绝望……年幼时候,我们常常将它幻想成恐怖怪兽,启动层层防御,不断逃离,避免被它伤害。但现在,我们已经长大,已经具备足够的成熟与智慧,去与之共存。


从中你也许会发现:我们过去幻象中的怪兽,并不存在。我们内心真实的情绪,它会升起,也会消散,并不会真正对你造成伤害。


我们是安全的。


当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们才有可能放下防御,安然停留在原地——头顶蓝天,根扎大地,跟周围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体验内心油然而生的松弛与愉悦。



03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澄清一点: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否定或批判防御机制。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我庆幸于它的存在——


它是人在困境之下,为了自我保护,不得不选择的生存策略。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自我限制。


就像一层厚厚的壳,将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需求,层层包裹。


在理解了各种防御背后沉重的悲伤以后,我有很深的感触: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眼泪,只是不敢流泪,或不懂得流泪。现如今,我们已经长大,已经具备成人力量。


可以尝试一点点放下防御,重新联结、滋养内心深处那个孱弱无助的自己,为他赋能。由此变得愈加真实、完整且从容。


最后,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看见自己眼泪的人。谨作此文,与你共勉。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绵羊倾诉APP倾诉师;责编:陈沉沉。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延伸阅读

推荐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30年人格研究精华,破译人格密码,心理学通识课,自我成长方法论,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塑造健康人格,展示人格力量,获得更佳成就。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稻盛和夫 | 陈春花

明茨伯格 | 宋志平 | 拉姆查兰

战略管理 | 企业文化 | 团队管理 | 市场营销 | 领导力

职场沟通| 时间管理 情绪管理 学习方法 认知提升

人力资源 | 职场箴言 | 书单



点个“在看”,与世界分享你的态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