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6-14

百家 作者:科技日报 2022-06-14 08:14:04

【今日封面】


6月13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一早开启了在线”吃播“节目。(图源:视觉中国


消息站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拍摄的铜面具。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广汉市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6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数件造型奇特的珍贵文物前所未见,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来源:新华社)


来源:央视新闻


水利部13日发布汛情通报,受连日来降雨影响,珠江流域的西江发生今年第3号洪水、韩江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已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来源:新华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获悉,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第一注册单元两个治疗室总计47名受试者的治疗全部完成。在3个月的访视期之后,项目组将向国家卫健委器审中心提交资料,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标志着国产首台质子治疗装置向注册上市迈出了关键性的最后一步,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的临床应用即将拉开帷幕。(来源:科技日报)


新发现


说明:与男性夜间最冷的温度相比,健康的人类大脑极端温度显示排卵后女性早晨的温度相对较高。较浅的黄色代表较高的温度。来源:《大脑》杂志


12日发表在《大脑》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正常人类大脑温度的变化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口腔温度通常低于37℃的健康男性和女性中,平均大脑温度为38.5℃,大脑深层区域经常超过40℃,特别是白天时女性的大脑。研究表明,脑部温度的日常循环与生存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可用于提高对脑损伤的认识、预后和治疗。(来源:科技日报)


图源:视觉中国


1.3亿年前生活于中国的一种草食性恐龙——鹦鹉嘴恐龙,可能有与如今爬行动物类似的相当于哺乳动物肚脐的脐部疤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BMC生物学》。在鸟类和爬行动物中,卵生的胚胎通过附着在卵黄囊上的血管获取营养。待其孵化后,卵黄囊被吸收至体内,并在腹部留下一条线形疤痕。但与人类肚脐不同,这种疤痕通常会在几天到几周后消失。而同样能够产卵的恐龙是否存在持续数周以上的脐带疤痕,人们尚不清楚。(来源:中国科学报)


看天下

图源:央视新闻


●美国新兴太空企业阿斯特拉空间技术公司一枚运载火箭12日在佛罗里达州发射失败,未能达到将两颗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阿斯特拉公司和美国航天局发射服务计划局介绍,由于二级发动机过早关闭,运载火箭未能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两颗用于观测飓风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来源:央视新闻)


图源:视觉中国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多家美媒12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文件显示,全美有多达9名儿童在食用密歇根州一家工厂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后死亡。(来源:海外网)


大观园

图源:央视新闻


●近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虎舍内,四胞胎虎宝宝顺利降生,3只雌虎1只雄虎,它们的母亲是一只17岁的东北虎,曾经多次产下四胞胎。母虎分娩生产期间,饲养员格外上心,每天要给母虎喝羊奶,并在里面打上20个鸡蛋,标配“月子餐”。同时会每日监测小虎的体重,如果不增重,会进行人工补奶,保证虎宝茁壮成长。(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程玥

审核:岳靓

终审:王婷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