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去医院检查,阴道炎自检护垫靠谱吗?

百家 作者:果壳 2022-07-03 13:07:11

网购平台常给我推荐一些画风诡谲的“医疗产品”:降血糖的偏方、治脱发的怪药水、各种减肥茶和壮阳药……

 

举报虚假宣传也没用,当没看见吧。

 

直到前阵子购物平台大肆推荐所谓“阴道炎症自检护垫”,我身为妇产科医生的责任感顿时涌上心头,决定必须说一说为什么不推荐使用这种护垫(对,结论就放在这里了)。


就是这种护垫丨某宝截图

 

理由一:测不准

 

点进“阴道炎自检护垫”的页面,会发现检测原理本质上是阴道分泌物的pH测定


产品详情里的说明书丨某宝截图


但这个测定手法,很有问题

 

日常生活中,私处不仅有阴道分泌物,还有尿液残留、汗液等,如果有过同房、用过洗液、上过药物、有出血等,更会干扰局部的pH值水平

 

临床上检测阴道分泌物的pH值时,要用干的棉签拭子在阴道侧壁取样,还不能预先湿润棉签、不能接触阴道后穹窿的液体(如血液、精液、润滑剂、宫颈粘液等),这样才能防止其它因素干扰样本的pH值,取得尽可能准确的结果。

 

垫个护垫就能测分泌物pH值?这不胡闹嘛!

 

如果不指望它检出炎症,就想测pH值玩,那也是可以的。但是请看看它的价格!19.9元才6片!换做买pH试纸可以买上千张啦!就……何必呢?对吧?


pH试纸很便宜的!丨站酷海洛

 

理由二:pH值异常,不等于阴道炎!

 

就算它能测准阴道分泌物的pH值,但这也不代表有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的pH值和健康有一定关系

 

正常的阴道环境呈酸性,pH值一般在3.8~4.4之间。如果阴道环境里的乳酸菌失去优势地位、杂菌异常增殖,pH值就会上升,还会出现一些炎症表现。

 

这大概也是“自检护垫”的初始设计思路。然而,阴道分泌物的pH和阴道炎症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除了前文所说的血液、润滑剂、宫颈粘液等污染导致的误差外,性生活、局部用药、冲洗等状况,也会造成短暂的pH升高——这些不算阴道炎吧?


乳酸菌生产乳酸需要糖原,而糖原与雌激素水平正相关,所以雌激素水平较低的幼儿期、绝经期以及部分哺乳期女性也会出现阴道pH值升高的情况——这些难道是阴道炎?


反过来说,pH值正常也不一定代表健康


常见的几种阴道炎症中,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容易出现分泌物pH值升高的情况,但念珠菌性阴道炎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分泌物的pH往往在正常范围——这可真的是阴道炎了


临床上检测阴道炎症,pH值是重要的参考项目,但也只是众多重要参考项目中的一种

 

诊断一种炎症不仅要看pH值,还要看临床表现、分泌物性状,以及白带检验结果中是否有特征性物质或者病原体等。有些不常见的炎症还需要进行病原体培养,或者进行更复杂的检测才能确诊。

 

要知道,不同阴道炎症的表现有时非常相似,医生尚且要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更别提没有接受过专业医学教育、没有专业设备的普通人了。

 

有不舒服千万不要进行自我诊断,以免错误用药耽误病情,造成额外伤害[3,4]。

 

理由三:没事儿别用护垫

 

妇科医生进行卫生健康宣教时,常常嘱咐女同胞们穿棉质、透气的裤子,以避免局部闷热潮湿。

 

这是因为闷热潮湿环境适合细菌生长。再加上分泌物、排泄物残留等“营养成分”,细菌的繁殖速度更是超级加倍,非常不利于局部卫生。

 

而护垫是一种吸收产品,一般有亲水的吸收层,以及防水的隔离层。无论护垫广告怎么宣称“舒适透气”,只要有隔离层在,护垫就很难像棉质内裤一样真的透气

 

平时用护垫,就像给私处穿了隔离服,闷着呢。这种不舒适的环境,再加上护垫并不细致的接触面,还可能诱发外阴皮炎、加重阴道炎症原有的症状,导致瘙痒、疼痛等不适[1,2]。


非必要的时候能不用就不用,有洗衣机,洗内裤也不麻烦丨站酷海洛


所以除了月经期这种不得不用护垫的情况,其它时候应该尽量少用护垫,保持局部清洁、透气,才有利于卫生健康。

 

所以平时用“自检护垫”,到底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不健康呢?迷惑。

 

如果你有类似担忧

 

事实上,即便存在阴道炎症,也并不是都需要治疗

 

比如细菌性阴道病,本质上只是阴道菌群失调。如果没有分泌物增多、异味、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同时没有合并其它感染,且不在妊娠期、妇科手术前等特殊时期,就不需要进行额外治疗,只需要注意日常卫生,等待乳酸菌群自然恢复即可

 

另外,外阴偶尔有轻微瘙痒其实很正常:既然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莫名痒一下没啥大碍,那外阴皮肤也不是法外之地,也要允许它偶尔出现瘙痒。只要经过清洗和护理就不痒了,那一般就不用担心。

 

可如果经过清洗、换内裤等措施,仍然感到很不舒服,分泌物依然很多、有异味等,那你就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不要使用奇奇怪怪的产品来浪费自己的钱、增加自己的焦虑、耽误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Spinillo A, Pizzoli G, Colonna L, Nicola S, De Seta F, Guaschino S.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with idiopathic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Obstet Gynecol. 1993 May;81(5 ( Pt 1)):721-7. PMID: 8469460.

[2].   Corsello S, Spinillo A, Osnengo G, Penna C, Guaschino S, Beltrame A, Blasi N, Festa A.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in Italy.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3 Sep 10;110(1):66-72. doi: 10.1016/s0301-2115(03)00096-4. PMID: 12932875.

[3].   Ferris DG, Nyirjesy P, Sobel JD, Soper D, Pavletic A, Litaker MS. Over-the-counter antifungal drug misuse associated with patient-diagnosed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Obstet Gynecol. 2002 Mar;99(3):419-25. doi: 10.1016/s0029-7844(01)01759-8. PMID: 11864668.

[4].   Vaginitis in Nonpregnant Patients: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umber 215. Obstet Gynecol. 2020 Jan;135(1):e1-e17. doi: 10.1097/AOG.0000000000003604. PMID: 31856123.



作者:飞刀断雨

编辑:李小葵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