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冯巩街边饭局私照曝光: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

百家 作者:十点读书 2022-07-16 17:21:28




前几天,65岁的冯巩突然火了。


他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并配文:“我侄子37岁,长得却像51岁,生日快乐。”


视频里的他笑容可掬,坐在街边吃烤串。


他的穿着十分接地气,丝毫没有明星的架子。


身后的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显得十分嘈杂。


桌上的饭菜也都是家常菜,有花生米、烤面筋、烤鸡柳、毛豆等。


几杯酒下肚后,冯巩举杯致辞:“今天啊,举行一个盛大的生日庆典,小方37岁,生日快乐。”



坐在一旁的闫学晶调侃说:“过生日就吃烤串儿啊。”


这话倒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普通人过生日,还想着去高级餐厅打卡。


作为业内资深老艺术家,冯巩却如此不讲究,让人颇感意外。


听完这话,冯巩回应道:“要暖粗布衣,要饱家常饭儿。”


说罢,冯巩还一时兴起,坐在小板凳上出口成章:


想有幸福感,就得吃烤串儿,


吃串烤羊腰,生活步步高,


吃串烤板筋,永结一条心,


吃串烤鸡翅,相爱在一世......


网友被冯巩的才华所惊艳,在评论区不吝赞叹。


有网友说:“冯老师是一个无架子,不做作的人,凭着平凡真实的作品收获2千多万粉丝,接地气,受人尊敬。”


冯巩给家人过生日如此不张扬,给自己过生日也一样。


去年过生日时,冯巩没有像其他明星那样轰轰烈烈地大办,而是和几个徒弟到一家小饭店,在一个小小的四人桌上庆生。


当冯巩听说服务员也是当天生日时,还邀请她和自己一起过生日,并把生日帽戴到她头上,服务员开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在冯巩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德艺双馨。


在工作中,他几十年如一日打磨段子,那句“我想死你们了”家喻户晓。


在生活中,他始终谦虚低调,自己自在舒坦,也让别人如沐春风。


人活到极致,不是坐拥多少名利,而是摆脱身份感的束缚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看了一本书,吃了一顿大餐,或买了一件奢侈品,便急不可耐地炫耀起来,唯恐天下不知。


其实,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内心越是缺少什么。


每次显摆背后,都藏着自卑感。


自媒体人卢璐刚到法国第二年,喜欢上了一块瑞士手表。


当时的男友知道他心仪已久,便把手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


卢璐收到手表后喜不自胜,专程跑去闺蜜倩姐家炫耀。


冬天穿着毛衣,为了展示自己的表,卢璐特意把袖子往上拉了拉,说“你家好热”。


倩姐果然看到了她的新表,有点吃惊地问:“你买了?”


卢璐告诉倩姐这是生日礼物,炫耀完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事后,卢璐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可笑,不过是为了掩饰当初的寒酸。


她反省说:“如果内敛是一种修养的话,炫耀就是一种不上道的肤浅。


当我们越没底气时,越喜欢用外在物品,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成功。


有时,甚至会通过看低别人,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


殊不知,这些标签和束缚,反而暴露了我们内心的匮乏。


正如《自卑与超越》一书所言:


自卑感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没有人能长期活在自卑感中,人们会进行突围,去获得一种优越感,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而那些内心真正富足的人,因为没有自卑感,也就很少炫耀拥有的一切。


生而为人,唯有放下虚妄的炫耀欲,才能心无旁骛地活在当下。



在综艺《十三邀》中,被钱理群教授的谦卑打动。


他是北大资深教授,却丝毫没有身份感。


节目录制过程中,他脚上穿的黑布鞋破了。


身边人看不下去,给他买了双鞋,他却毫不在意地说:“我有鞋何必你要买呢?”



有记者采访钱理群,他提前托学生发给记者一篇将近5000字的文档,对涉及到的问题拟出大纲。


他担心自己说话啰嗦,先把基本观点罗列清楚,生怕给别人添麻烦。


以钱理群的学界地位,他完全可以指点江山,却始终低调如斯。


他说自从成为“著名教授”后,学生不能像以前一样,深更半夜去家里找他,这种隔阂让他深感不安。


早年去贵州任教时,钱理群干脆搬到学生宿舍,和学生同吃同睡同劳动。


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表示从没见过像他这样的老师。


钱理群是真正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是名门之后,家族有大知识分子、大银行家、还有高官。


小学五年级时,钱理群就参加过上海业余儿童剧团,在电影《三毛流浪记》中饰演一名富家少爷。


金钱、地位、学历、容貌、身材、权力,这些代表身份感的东西,对他几乎没有吸引力。


他一心扑在学术上,把“朴实”刻在骨子里。


正如苏东坡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是像钱理群这样见多识广的人,越能接纳世界的参差性,对周遭的人和事充满敬畏。


他们从不因为有钱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有权而洋洋得意。


他们明白,这些东西不过是一时幻影,不会带来长久幸福。


反之,越是没有见过市面的人,越习惯于喂养自己的欲望,最终被欲望吞噬。



尼采曾说:


“当我们失去了工作、才能、能力、地位这些可以用以掩饰的工具时,世人才可以完全看到我们真正的人格。”


的确,我们所持有的身份感,不管是家世还是头衔,都不能代表真正的自我。


过度迷恋身份感,是一种无知。


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盯着你的身份和你交往。


而不关心的人,又何必花尽心思讨好他们?


生活本身已经很累了,把自我和人生价值放在这些浅薄的身份上,实在是本末倒置。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用身份感去武装自己,也不靠身份感展现权威,更不会随意嘲讽别人。


漫漫人生路,学会降低身份感轻装上阵,才能活得恣意潇洒。

作者 | 林希言,微信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主播 |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要的共读群来啦!


万名书友在线共读

帮你抵抗惰性和孤独


7月18日,群内将一起共读《情绪自控》

收获10种不焦虑的活法

识别海报二维码,立即加入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