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厂“去库存”,新能源汽车难救

百家 作者:IT时报 2023-02-21 22:38:37

智能手机春天未至,新能源汽车难填需求缺口

作者/  IT时报见习记者  毛宇

编辑/  王昕  孙妍 

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蔓延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下,供应链和价值链被破坏,“缺芯潮”席卷而来,智能手机、汽车等众多行业受到影响。


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2022年以来,“缺芯潮”退却,“砍单潮”涌来,因为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智能手机、PC等出货量断崖式下降,全球芯片行业遭遇重创。由于经济短期内复苏压力较大,消费市场持续低迷,芯片企业仍要过一段时间“苦日子”。


如智能手机,IDC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2.858 亿部,同比下降 13.2%,十年来首次跌破 3 亿部大关。2023年1月份,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大约为2300万台,降幅收窄,但IDC亚太区研究总监郭俊丽告诉《IT时报》记者:“经济环境和消费者信心需要更长时间恢复,上半年库存压力依然存在,2024年有望迎来反弹。”

图源:IDC

言外之意,2023年智能手机行业全面复苏压力较大。对于芯片企业来说,库存压力或将持续。

智能手机消费疲软

芯片业“雪上加霜”

2月初,iPhone 14 最高降价1600元。这打破了常规,要知道,上一代iPhone 13 Pro降价促销只是在618大促等特殊节点才有。


联系到iPhone 14的惨淡销量,此番降价其实并不突然。这也拖累了苹果公司2023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表现,该季苹果公司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5%,净利润更是大降13%。这也是苹果自2019年以来,营收首次同比下滑。


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苹果采取了“砍单”措施。郭俊丽表示:“苹果确实砍单台积电相关产能,对台积电的金融市场表现及业务均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苹果为台积电贡献了约26%的收入,芯片整体下行的情况下,苹果对台积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苹果此举对台积电的打击可谓雪上加霜。”


2022年,不仅中国市场,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行业都表现惨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1亿台,创下2013年以来年度出货量最低。


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比如全球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需求大幅抑制、智能手机缺乏足够创新等等。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用户的换机周期越来越长。


研究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副总监Liz Lee此前表示,2022年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长达43个月,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我用的华为手机是三年前购入的,现在还没有打算换掉。目前市场上新出的苹果或是华为手机,没什么特别的亮点吸引我。”手机用户苏苏表示,过去,苹果每次推出新一代的手机,几乎都让她心动,考虑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换机。“现在手机质量都还可以,也让我觉得没必要那么频繁换手机了,如果说后续手机新品能出一些新鲜东西,我会考虑置换,不然的话,钱还是留着添置其他物件更好。”


智能手机市场消费疲软,压力随之传导至位于上游产业链的芯片厂商,库存不断增加。


项调查显示,目前约有5-8周的下游手机品牌商库存,某芯片大厂某款芯片积压的渠道库存仍有约5000万颗。“受高通胀、升息、疫情封控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市场低迷,国内外厂商的库存月数持续上升,都已超过4个月安全库存月数,终端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位,目前厂商已纷纷开启主动去库存行动。”郭俊丽认为,厂商实际库存的缓解仍需几个季度的时间。


库存积压情况同样影响到了半导体从业者小艺的业绩,“确实有库存,主要因为电子消费市场销量不佳,导致订单减少。”不过小艺对于今年行情保持乐观态度,“库存已经在不断往外销出。”他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经济持续回稳,这一现象能够得到大幅度改善。

新能源汽车打开另一扇窗

难以拉动整个芯片市场

市场不会一直低迷,而且,一扇“窗户”关上,或许就有另一扇“窗户”打开。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凶猛,强势闯入半导体市场,2022年拿下近10%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离不开芯片,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比亚迪半导体团队已经成立20年,基本已实现垂直一体化的自研架构;理想与国内的地平线、国外的英特尔等芯片公司展开合作;小米、蔚来、小鹏均在投资国内相关芯片企业,以求芯片供货量稳定。


近两年,全国各地陆续开设晶圆厂,增加车规级芯片的产能。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球晶圆厂的开工数量为33个,预计2023年有28个晶圆厂新建,其中有1/3可以为汽车提供产能。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久前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86.4万辆,实现了2.1%的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

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芯片产能的双双提升,汽车“缺芯”问题正得到缓解。预计2023年上半年,由于产能布局、车规级芯片认证审批尚需时间,可能仍有部分芯片短缺现象,但随着供给的进一步增加,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针对汽车的芯片供给应该会相对充足。


郭俊丽还给到记者一组数据,2022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大约270万辆,“假设每辆车使用芯片数量为1500个,整体消耗大约40.5亿颗汽车芯片。


新能源汽车如此强劲的增长,是否能填补手机及PC出货量下降所致的芯片需求缺口?


在电子创新网CEO、半导体资深KOL张国斌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汽车销量和智能手机、PC的销量比起来,差距较远。汽车芯片目前也就200-300亿美元的市场,但整体的半导体盘子有5000亿美元了,占比远远不够。即使过几年成长到千亿的水平,届时整个半导体市场有可能成长到万亿级,汽车芯片还是只能占10%的比重。”张国斌认为,希望汽车未来能挑起大梁,改变整个芯片供需的局面,基本不太可能,“芯片市场需要有更大量级的产品来拉动。”


而且,新能源汽车在消费市场属于“大件”,消费者更新迭代的频次并不如手机、PC等产品,欲望的更替远远赶不上市场创新。华为问界混动系列车型上市销售一年,便迅速推出了纯电车型;理想L9和L8的问世相隔仅3个月;蔚来全新ES8去年发布5款车型,同时计划全新蔚来ES6及EC6车型将在2023年问世。


智能网联新车轮番上市令消费者眼花缭乱。新能源汽车在北上广、海口等地渗透率均超30%,上海、杭州的渗透率更超50%,远高于其他城市。但在三四线城市,乃至五六线城市里,新能源汽车并不普及,在部分偏远城市,渗透率还未达10%。


由此可见,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未来是否能拉动整个芯片市场,仍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等待时间的考证。

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

芯片厂商压力仍存

新能源汽车短期内无法“拯救”芯片行业。


车企虽在自研芯片的道路上“你追我赶”,但自研期间过高的成本往往令车企无法下狠心过度“烧钱”。“国内车企利润并不高,大多车企量级不够,因此还是会选择和芯片制造商合作,或者多选择投资芯片厂商,以保证自己的供货量。”半导体产业观察者王欣宇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盘子并不算大,但在目前紧缩的消费市场上,又算得上是一块较大的“蛋糕”。


“未来不仅是车辆本身,更多的是周边配套,如车联网、充电桩等,这样蛋糕的规模会更大,推动更多企业去加速布局。”王欣宇表示。


近期,因为美国新的打压措施,国内芯片公司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目前来看,国内28nm晶圆体市场发展不错,但在14nm上却备受限制,由于设备和材料的缺口较大,让部分企业空有技术,但难实现生产。


“经历了2021年Q1~2021年Q3期间的主动补库存,2021年Q4~2022年Q3的被动补库存阶段,晶圆厂产能过剩,消费芯片供过于求,目前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郭俊丽说道。


芯片厂商压力持续存在,该如何去库存自救备受业界的关注。王欣宇认为,现在我国中低端芯片国产化率虽在逐步提升,但在高端部分仍然受制于人,并且几年内很难实现突破。“就是说这种高纯密度的晶圆体生产所需的设备,目前能够达到10、14纳米左右供应的国内厂商,也不过一两家,所缺的核心材料多达几十种,有企业在做,但能做好到真正支撑起来还为时尚早。”


受限于人,还需强大自身。真正想要达到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崛起,一是需要社会与企业不断投入科研成本及人力成本;二是需要电子消费品牌在已有的产品上加大创新;三是半导体企业仍要探索其他的终端领域。目光长远,创新突出,才是整个行业需要追寻及进步的方向。


目前,市场消费疲软,加之遇上裁员、降薪等行业风暴,消费者消费欲望受到抑制。而厂商们也迟迟未推出创新性的爆款产品来刺激消费。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智能手机和PC等行业处境或许仍会艰难,半导体行业仍将承受巨大压力。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DC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大家都在看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