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3-02-28 13:27:21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指听

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身为不那么智慧的高等生物,我们时常会意识到人类的意志力究竟有多么薄弱。


比如,学生时代“不到开学前一周绝不补作业”的魔咒——明知道事情拖下去只会越来越糟,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成年后这个魔咒又变成了看牙



众所周知,看牙的槽点是贵。


但对于真的深受其苦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对金钱、肉体、精神的全方位折磨


这种折磨会让深夜牙痛的人战战兢兢,发誓明天立刻去医院挂号;


也会让他们在第二天、疼痛稍微缓解的时候掩耳盗铃,拒绝去医院直面残酷的现实。


“我知道牙疼要趁早治,但我这两条腿,它不听我的使唤啊!”


拖来拖去,终于收获了一口烂牙。



“我很听劝,看牙除外”


当一个年轻人悔不当初地躺在牙科治疗床上时,多半会想起刚发现自己长了蛀牙的那个下午。


或许是刷牙时感到一阵隐痛,或许是照镜子发现牙齿上多了条不起眼的黑线。


如果去问牙医,对方通常会建议你做个检查,看看这是龋齿还是色素沉积,龋坏的程度如何,需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但平时一点小病都要吓个半死的年轻人,此时却会露出无知的勇敢:“问题不大,以后我刷这颗牙的时候使点劲儿!”



但朋友,你体会过绝望的滋味吗?


几个月后隐痛变成了长痛,当你举起手机艰难探寻,发现牙上已经露出了明显的洞。


就是这个洞,宣布你已然陷入了名为“两头堵”的抉择圈套——


要么是走进医院,开启漫长、痛苦又琐碎的看牙之旅;


要么掩耳盗铃、放任不管,直到它量变引发质变,小牙洞变成大缺口。



如果在网上搜索“看牙拖延症”,你将看到的不只是对网友们对治牙流程的分享。


更是一部痛苦的“忏悔史”,记录着人类理性被击溃的全过程。


正如卖鱼佬高启强有无数个选择光明的机会,最终却成了黑帮头子;


多少坏牙人本来有无数机会能够及时止损,却最终把浅龋拖成了深龋+牙髓炎。



看牙拖延症,又名“前人栽树,后人绝不过去乘凉的神奇现象”。


如今年轻人看到肺血栓的新闻会吓到立刻从工位上站起来,坐个过山车都会担心自己被甩到视网膜脱落。


但这样VIP级别的关注可以给眼睛、给大脑、给心脏、给血管,却唯独给不了牙——


哪怕看过再多“牙疼要人命”的惨痛教训,也照样要前赴后继地跌倒在同一个坑里。



一位网友从上高中就开始龋齿,当时全家人都没当回事,如今二十几岁的年纪已经种了两颗牙。


她很后悔当初没有及早治疗,听说闺蜜体检发现牙齿发黑,赶紧提醒她早治早好。


对方嘴上答应着,却硬是拖了一年半,最后喜提5颗烂牙时还在疑惑:


“怎么回事,怎么突然一下子都坏了?”


直到对上她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原来都是耽误了病情的坏牙人。



也有人一年前回学校在食堂吃饭咬到石子,从此一咬东西就疼。


却充分发挥了难得的勤俭节约精神:只要拖着不去看,凑合也能用。


他自己觉得可以凑合,他的牙却不答应。


终于在某个愉快吃夜宵的夜晚——量变引起质变,那颗牙悍然裂开


根据观察,看牙拖延症患者们偶尔也会产生“对我的牙好点”的冲动。


第一种情况是在体检之后。


平时可以对牙齿的脆弱视若无睹,把牙痛归因为喝了冰水,牙龈出血是因为太焦虑了上火。


但看到牙医监视器里那黑了一半的牙冠,很难不产生本能的恐惧。


第二种情况,是听说身边人把小牙洞拖成大毛病的案例。


什么牙槽骨萎缩啊、神经坏死啊,起到一种直观的震摄效果。



第三种,是自己真的开始牙疼。


多少人在被牙疼醒又找不到止痛片的夜晚,会皱眉发誓“第二天就去看牙,这次再不拖延”。



只不过这些刺激也像兑了水的鸡血——管用,但只能管用一小会儿。


大概率前一晚焦虑得不行,第二天起床时照样抛诸脑后。牙医也不看了,还照常吃香喝辣。


“牙痛?谁说我牙痛?”



去见牙医的路,比西天取经更难


“看牙拖延症”重度患者,其实并非对自己嘴里的毛病熟视无睹。


经过了十几年的科普,大多数年轻人都认同牙病要越早看越好,“拖久了遭罪又费钱”。


但从“知道该治”到真的把牙治好,中间的路途远得仿佛一场打怪升级。


决定走进医院,就是第一大关。



正如小学生都相信能在开学前三天补完所有作业,人类往往天生就对自己的判断力和意志力有着过高的期待。


比如,“我靠自己的能力,就能搞清楚这颗牙还有没有救”。


网上长年流传着鉴定牙病的各种诀窍,从教你鉴定自己是不是深覆合,到“牙上有黑点用东西戳一戳,硬的是色素,软的是龋齿”,让无数人掏出家里珍藏许久的缝衣针。



去年在短视频平台大火过的“西瓜特效”,如今已经变成了网络野生牙医们的互助现场。


无论长什么样一律糊成长条西瓜,充分保护了“患者”隐私。


特效还放大了嘴部细节,哪颗牙歪得很危险、哪颗牙有点黑,一目了然。


“求问广大医学专家们,我这个牙需要去医院治吗?要花多少钱?”


图/@我叫豆吖


虽说人类的本质是拖延,但放在看牙这件事上还没那么简单。


一颗牙齿在被拔掉之前其实有着漫长的止损期限,从开始出现“黑线”到发展成牙髓炎,通常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这期间的治疗方式通常只需补牙,也就是用材料把牙洞填上,便宜方便也没什么痛苦。


但恰恰因为不痛不痒,别说那些不怎么关注牙齿健康的人可能根本不会发现——就算发现了,大概率也不当回事。



“一看医生就是(牙的)大病”,这一点在小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


“五环内”曾经采访过在县城工作的牙医,对方表示当地患者通常会等到牙疼得受不了才来就诊。



这时普遍需要做根管治疗,也就是俗称的杀神经。


尴尬的是到了这一步,想要走进牙医的大门,需要更大勇气。


首先是贵。不同于补牙的几百块,一套根管治疗下来,一颗牙的价格大概在两三千左右。


由于根管治疗后的牙齿会变脆、寿命缩短,医生会建议在原生牙齿上套个牙冠,减少磨损。


治牙费用医保可以报销一部分,但这个几千块的牙冠,在很多地方是全自费。


“只需两颗,我这个月工资没了。”



治疗过程的琐碎麻烦,又给打工人的看牙拖延症再加一层buff。


有博主分享自己治疗经历,就为一颗牙,她跑了三次医院。


第一次钻牙洞、放杀神经的药;


第二次把坏死的神经挑出来、清理牙洞里的垃圾;


第三次戴牙冠,并补齐了两颗蛀得还没那么厉害的牙齿。


图/@一朵胖多


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因为图便宜,加上工作城市的大医院挂号困难,选择了在旁边的老家县城治疗。


没想到治牙不是“打一杆子就跑”,而是一场“万里长征。因为需要处理的牙齿比较多,他每次都要提前请假、买票。


同为打工人,哪儿有这么多时间处理这口牙?


“牙兄,这辈子跟了我,你算是倒了霉了。”


图/@卡车司机



越拖越受罪


牙,人类身体上最不被认真对待的部件之一。


但尴尬的是,牙也是人身上最“公平”的部件之一。


因为牙釉质不可再生,早点去医院,就意味着能多留住一点。


网上自称“看牙拖延症”的人中,最郁闷的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


需要杀神经的后悔没有早点补牙,需要种牙的后悔痛到神经的时候没有及时就医。



一个热知识,除了智齿之外,坏了的牙并不是拔掉就一劳永逸了。


因为留出的空位若不补会导致牙齿移位,反而会影响其他牙齿的稳固度。


所以拖延的尽头往往是种牙——一个经常被调侃为“让人破产”的项目。


如今随着观念的进步,很多年轻家长也开始对孩子的牙齿上心,定期见牙医,有问题及时处理。


反倒是怕疼怕贵怕麻烦的成年人,还纠结在“再拖会儿”和“不能拖”之间。


当你在口腔科含泪交出几万块,只是因为五年前忽略了牙齿上的一个黑点,难免会有种悔不当初的冲动。



也有人是被动拖延。


在前面提到的那个西瓜特效的视频里,就有一些大学生或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晒出自己状况相当不乐观的牙。


或是因为爸妈不重视,或是因为条件比较拮据,治牙在家庭消费序列中只能被一推再推。


“我家的钱用在比我牙齿更重要的事情上,还没开始出来赚钱,根本跟父母开不了这个口。”


有人牙齿坏到牙根被带去看牙医,结果爸妈一句“没事儿”,治牙之行就不了了之;


也有人家里月入两千,拔一颗智齿花了五百多,“愧疚得要死”。


在千篇一律的“西瓜看牙”视频中,有一个博主让我印象很深。


自诉是个23岁的女生,在视频里打出文字“我这口倾家荡产的牙要怎么治,需要多少钱”。


她的牙齿有变黑的、缺失的,排列拥挤不堪。


评论区都劝她快去看看:


“你这口牙,没有个五万块钱下不来。”


没想到几天之后,女孩真的整理出了一份“就医指南”。她解释说自己小时候眼睛也有问题,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爸妈优先选了眼睛来治。


如今已经去咨询了医生,而且工作后手头已经攒了三万多块,“最晚明年一定去治”。



年轻人应对生存和工作已经满头包,没有余力去顾及自己,更别说自己的牙了。


但只要还能鼓起勇气去面对这个烂摊子,一切都不会太晚。


所以别拖延了,快去看牙吧!


毕竟工作、对象没了还可以再找,牙没了就真的没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