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人一上车就爱睡觉?原来是这样被“催眠”的……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3-04-13 13:15:01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徐朗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坐公交车的时候,刚上车还能看一看车外的风景,但没过多久,就开始打瞌睡了。



为什么呢?这要从人为什么困说起。



为什么人坐车的时候

这么容易犯困呢?


人的清醒时间和瞌睡时间相互更替,一方面由人体生物钟决定,一方面由睡眠压力来调节。你的大脑中在积累一种叫腺苷的物质。腺苷是细胞利用能量后的产物,在你清醒的每一秒钟,大脑在耗能,腺苷就在聚集。


聚集的腺苷就会产生一种作用,让你感到困倦,想去睡觉。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睡眠压力。


随着一天的进行,腺苷的浓度会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的值后,腺苷就会抑制大脑中促使清醒的区域,激活大脑中促进睡眠的区域。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那通常是在苏醒的12~16个小时后。


而在你进入梦乡后,大脑会清理掉其中的腺苷,这样一来,在第二天晨起时,你就能再获清醒。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睡意是由昼夜节律和睡眠压力共同作用的。


困意示意图/徐朗


蓝色的线表示昼夜节律,它像正弦波一样,规律地起伏着。蓝色的线越高,代表昼夜节律带给你的清醒程度越高。


在你早上醒来之后,昼夜节律会将你带向较为清醒的状态。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下午之前,昼夜节律的清醒信号会达到峰值。


而橙色的线代表睡眠压力。橙色的线越高,代表睡眠压力越大。


在图中,橙色线与蓝色线之间的差值,就代表着你的困意。橙蓝两线之间的差值越大,代表困意越强。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加之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奔波劳碌的辛苦等,人们就会出现见缝插针“补觉”的情况。


图/摄图网


而长时间坐车就给大脑提供了一个信号:环境安全放松,可释放睡眠压力。


虽然在公交车内部会听见车辆行驶时的噪音,但这种低频振动和犯困时脑电活动的频率接近,能逐渐引诱大脑以“入睡”的频率放电。


加之车内空间密闭,空气流通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大脑在缺氧的时候,困意更浓。


那么这种车内的短暂休息,能让疲劳的身体缓过劲来吗?


在人们缺乏睡眠时,白天短暂的休息能够暂时缓解睡眠压力。老话讲,打会儿盹比不打强。但是碎片化的打盹并不等于补充了睡眠。


打盹是一个信号,在提醒我们,应该对睡眠状况引起重视了。



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

改善睡眠呢?


01

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首先要保持卧室环境舒适、气温适当、通风良好,形成规律的就寝及起床时间,保持有规律的锻炼。


在睡前用热水泡脚,睡前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可以喝热牛奶促进睡眠。


图/摄图网


在睡觉前的2~3小时,最好不要喝水,避免晚上起夜,而且太晚喝水也容易引起水肿。


02

进行睡眠限制


进行适当的睡眠限制,通过缩短卧床时间来增加对睡眠的渴望,提高入睡的效率。


保证睡眠时间。要想保证良好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正常成年人一天的睡眠时间为6~8小时,中午可以适当午睡15~30分钟,晚上最好在9点到11点左右睡觉。


晚上11点到深夜1点是肾脏的排毒时间,最好保持熟睡状态。


03

刺激控制法


是指仅在有睡意时上床睡觉,不在床上或卧室中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比如看电视、玩手机等。


如果上床20分钟内仍然不能入睡,要立刻到另一个房间,有睡意时再回到床上,无论夜间睡眠多久,第二天要按时起床,避免白天频繁小睡。


04

“松弛疗法”


指应用呼吸或拉伸松弛的活动,来降低睡眠时的紧张和过度警觉,以减少夜间觉醒的次数,提高睡眠的质量。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在睡觉前 2~3 小时,可以进行一些适当运动,比如稍微走走,简单的瑜伽,对于进入睡眠是有好处的。


图/摄图网


05

“音乐疗法”

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和应激反应,以促进睡眠。


06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熄灯睡觉。如果开灯睡觉的话,光线会刺激我们的眼球,干扰我们的睡眠。因此在睡觉的时候最好熄灯睡觉。


减少噪音。如果我们睡在一个有噪音的环境中,晚上睡觉容易翻来覆去,难以保障睡眠质量。


所以,最好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入睡,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佩戴耳塞。


当我们做好了这些睡前准备时,也要避免胡思乱想。睡觉之前要将脑袋放空,这样比较容易进入睡眠。如果在睡前思考一些复杂的问题,则会越想越兴奋。


虽然我们有时候会用玩手机的办法来治疗失眠,但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不如把手机放在离头稍远的位置,减少对睡眠的干扰,保持体力,准备第二天的新生活。


参考资料:

[1]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Brain basics: Understanding sleep. Retrieved April, 2021, from https://www.ninds.nih.gov/Disorders/Patient-Caregiver-Education/Understanding-Sleep

[2]Bjorness, T. E., & Greene, R. W. (2009). Adenosine and sleep. 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 7(3), 238-245.

[3]Ribeiro, J. A., & Sebastiao, A. M. (2010). Caffeine and adenosin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s1), S3-S15.

[4] 菟丝子提取物对失眠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及SOD、MDA的影响[J]. 刘海云;方永青;何志坚;伍庆华;宋渺渺;林倩霞;侯本超.江西中医药,2021(12)

[5] 研究生五态人格与睡眠质量的关系[D]. 黄晓.皖南医学院,2022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