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失业”后,他靠一个小产品4年逆袭成为全球之王

百家 作者:CEO商业内参 2018-01-17 13:54:20

■ 编辑 | 内参君 | 来源:华商韬略


“雷布斯”在去年6月发过一条微博,炫耀起自家耳机在海外取得的优异成绩——“美国《消费者报告》186种耳机评比中,小米生态链企业万魔出品的耳机总排名第一名、第二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早在2013年6月,小米耳机创下了20秒售罄2万条耳机的纪录;2015年7月,小米活塞耳机销量已经突破1300万条。在国内,这样的成绩足以用“恐怖”形容。


一个卖手机的,怎么能把耳机做到这地步?


事实上,还真不是小米做的。“万魔声学科技”才是幕后功臣,它是小米生态链企业。


12月20日,万魔携手咕咚、腾讯联合发布一款智能运动蓝牙耳机,宣布其正向着AI智能技术进发。


打造“小米耳机”、创办万魔的,其实是一位“50岁中年大叔”——谢冠宏。


中年“失业”


2012年10月某天,飞机舱门关闭的一刹那,50岁的谢冠宏“被下岗”了。


在此之前,他是富士康最年轻的事业群总经理,郭台铭手下的得力干将,统领几万人。


被开除的原因很乌龙,谢冠宏跟老板请假的时候,以为他同意了,结果第二天在飞机上已经关舱门了,他突然接到了郭台铭的电话,要求他马上到办公室开会,当时飞机已经关闭舱门,谢冠宏也不想再让女儿失望,他委婉地向郭台铭解释了请假过程中发生的误会,郭台铭听后火冒三丈,令谢冠宏跳下飞机,立刻赶回公司,要不就再也不要回来上班了。


就这样,人到中年,谢冠宏意外遭遇“事业滑铁卢”。


这是他在富士康工作十年,第二次请假,为了去东京帮女儿处理学校事宜。


以往最大的遗憾,就是每次工作和家庭有冲突,都会以工作为重。


就这么一次选择了家庭,还把工作搞丢了。


失业这段时间,谢冠宏想了很多关于中年失业何去何从的问题。另外就是,原来那种日子,还想要继续过下去么?


富士康十年,谢冠宏形容自己,像“从瓦砾堆里爬出来一样”。


41岁从特助一路往上爬,到事业群总经理,每年贡献过百亿台币营收。


他曾去美国苹果总部蹲守半个月,只为求得15分钟交流机会,才拿下iPod订单。iPhone和iPad业务也相继而来;


也曾力排众议,接下亚马逊kindle订单,两年蹲在生产线旁,打造电子书样品,实现了在亚马逊看来都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直到现在kindle的代工都独家交于富士康完成。


在富士康的十年,谢冠宏获得专利授权超1000件,更斩获不少国际大奖。


念及对富士康和郭台铭的感恩,谢冠宏离职后拒绝了其他代工厂的邀请,年鉴 50 年的他已经不想再踏入制造产业,如果有好的机会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创意发挥出来,而不仅仅是研究代工方案。


“我岁数大,胆子小。”创业的念头一晃而过,就被谢冠宏自己pass了。


此时他离职的消息,被雷军知道了。雷军和谢冠宏的相识也是在富士康时期。当年,雷军曾以一个小厂商的身份登门拜访的郭台铭。雷军把他到处宣讲的互联网手机的思路讲给郭台铭听,郭台铭当时还并未体会到雷军这种模式的魅力。


以谢冠宏多年的产品制造经验,无疑可以极大提高小米对新产品的把控能力。


雷军希望谢冠宏能成为小米第九位合伙人。可谢冠宏认为自己没有参与最初的创业阶段,不太合适。


“那你创业吧,你做什么我都投。”“……我开卡拉OK厅你也投吗?”“投!”


“沦落”创业


虽然是一句玩笑,但雷军的提议开始让他再次认真考虑创业这件事。


谢冠宏万万没想到,雷军提议的创业方向是耳机,而且按最初的构想,是定价49元的耳机,他以为以自己的经历,最起码会做个电视这样的大物件。对于做过ipod、kindle这种明星产品的谢冠宏来说,这中间巨大的落差让他至少辗转反侧了两天两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沦落”到做这样的事情。



还有他觉得不好启齿的原因是,当初离开富士康,有二话没说要跟着自己出来创业的兄弟,他该怎么对这些人说要做一款49块钱的耳机呢?


雷军给出的理由是,市场空白,一片蓝海。按照2012年的统计,仅上半年与2011年同期相比,手机配件的销售额就上涨了32%,其中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耳机。


中国耳机市场还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品牌,对初创公司来说,这就是机会。


“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个市场干到第一名?”一鼓作气,那就做耳机。


做一款什么样的耳机呢?


选择不做什么,比要做什么更重要。


“我们肯定不做廉价的垃圾,也不做奢侈品。”谢冠宏说,长久以来,中国大陆市场两极分化,高端被森海塞尔、AKG等国际品牌占据,价格动辄就上千,是成本的5到10倍;低端则充斥山寨,卖3、40,是成本的3、5倍。


中间几乎是空白。但中间的消费者,应该有更值得的选择。



谢冠宏还有一个心结,原来生产线上的工人组装iPhone,但自己都买不起。


“我要做一个,不是那么贵,品质还要好的。让他们都买得起。”


市调之后,他们最初将耳机的价格定在百元以内。


雷军再次提出一个“雷人”提议:49元。同时还要达到3、400元的品质。


几个合伙人一听就“快哭了”。


“说实话,我们都没有做过99美金以下的东西,更不要说49块人民币。”


但是,什么叫匠心?


不管多少钱,就凭自己的良心和技术,也要把产品做到极致。


谢冠宏一发狠,49就49。那我就把这东西做到“客户看了会感动。”


用信任来赢利


先不急着做产品,谢冠宏干的第一件事,是改变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关系。


之前在富士康,他就看到了整个传统供应链体系中相互死命挤压的现象。


压榨厂商、压榨员工、压榨自己,到头来“几败俱伤”。


比如过去想要打造49块的耳机,那品牌商会要求供应商只能用20块钱做出产品,成本售价都由品牌商说了算。


我把你挤得缩紧,那我的利润就会扩大;我把信息截流,那好处我就独占;欠别人的款我最好晚几个月再打,但别人欠我的必须按照合同当天结清……


代工厂只有不断被砍价的命,就算有好创意也不会说出来。说好的“信任、共赢”呢?


谢冠宏想改变这种局面。


他向雷军提出了一种独有的合作模式:耳机产品使用小米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同时产品以出厂价供应给小米,双方在销售完成后再利润分成。


我把产品做到低价又好用,你扩大销售。命是绑在一起的,赚了大家都有份。


为了达成49元的目标价格,又不要把产品做的太差。谢冠宏对供应商可谓精挑细选。“我不能用太小的,恐怕品质没有保证,也不能用太大的,太大的供应商可能不会用心对待我。中等规模的供应商,还要有一起成长的决心。双方共同努力把成本做低。”


他期待的画面是:大家一起坐在一个桌上头脑风暴,合多方之力把产品用最短距离卖给消费者。


耳机的金属件供应商就是加一联创选定的核心合作伙伴。“在我们还没有做产品之前,他把所有的资金都敢押进来。我们也支持他,给他钱买机器,这种机器相当昂贵。如果不是批量购入几十台,可能现在这部分零件的成本要贵上十倍。”


他太清楚工厂需要什么了:要尊重、要信用,要自己的创意有价值。甚至需要你帮助他们,在事情一开始就支持。



厂商所处的境遇,分明就像原来的自己。


多年前为苹果服务,谢冠宏他们从来得不到来自品牌方透露的走势波动;想到一个好创意告诉苹果方,得到的回复是,你们创意不重要,按我的做就可以。


现在他希望,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都能得到回响。


同时,谢冠宏还替供应商降低财务风险:没有供应链上常见的长账期,直接现金付款。


有时,他们还会协助供应商提升技术力。


常州阿木奇声学就是例子。谢冠宏团队替它建立整套产品质量管控和生产体系,提升产品良率。合作两年多,阿木奇从一家每天产能两三千颗喇叭的小工厂,摇身一变成为每天产能破万颗的大厂。


品牌方出力,供应商自然更愿意贡献技术和产能,结果就是每一端都能得到更好的利益分配。这个逻辑和壁垒是外人很难打破的。


这是谢冠宏一点高明之处:利用商品利润的“失去”,建立品牌信任的“得到”。用信任来赢利。


像阿甘一样


虽然和供应商建立良性关系,但前期创业,团队自己的困难也不少。


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做过”。


从流行的电子产品转行到耳机,意味着专家、人员等一系列资源都要重新找。


对谢冠宏这样50多岁才出来创业的人来说,焦虑是从早到晚。


因为没有经验,他战战兢兢。


创业初期,只要午休期间没看到设计师,谢冠宏都会忍不住打电话问问进展;员工做设计图的时候,谢冠宏会站在后面紧盯细节、反复确认。


对待产品细节上,他更是把自己“逼疯”的状态。



为了一个耳机绕线器,他两个月都没睡好觉:模具前后改了50遍,改到自己要疯了,最后还要做到放地上踩都不能坏;


硅胶表面一条条细细的纹理,每一条都要拿去改很多遍,每一条都要清晰不能粘在一起,谢冠宏的要求是,手指触摸的质感要很光滑;


为了解决耳机线普遍容易被拉断的问题,他用上了10万块钱音箱上才有的高级振膜材料……


每个工艺标准总会被反复打磨,样品不做20几个、不修改个几十次,在谢冠宏那里是不可能过关的。


他拿做苹果产品的那套标准,用在生产耳机身上。


“产品的细节决定了产品是否有资格出生,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每项产品光从生产、组装、出厂到用户体验,检测项目就有700多项,是对手的5到6倍以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产品良率在九成以上。



这些绝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完成,必须有供应商愿意配合。


“只有你一个人疯是没有用的,大家愿意一起奋斗,才可能成功。”


那段时间,谢冠宏热衷于“自我折磨”,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如此贴近客户声音。


初创团队,没有名气,想做出高品质耳机的“豪言”被网友一致群嘲:质疑他们不懂声学技术,说他们没有资格……


因为没有经验,他变得更谦逊。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他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评论,看网友有什么疑问,看他们又骂了什么。


有网友在微博上反馈,耳机在衣兜里忘了拿,被洗衣机洗坏了。客人说,我常常洗,坏就不行。正常人反应是“有病”,但谢冠宏回,好!我们研究看看。


于是几百项测试做完后,又添加了一个“洗衣机测试”,洗一遍、烘一遍,反复三次才出厂。


还有一次,网友用一句流行语夸了他家的耳机“有毒”。谢冠宏没明白,特别认真的回复道,“我们的产品都是经过瑞士SGS认证的,可以放在嘴里嚼,无毒。”


谢冠宏经常是看评语看到睡不着,等心情平复些,再把挑剔评语都摘出来,根据评语去测去改,改到对方没有差评为止。


没有经验也是成功要素。谢冠宏意识到,只要像阿甘一样,就没有天花板。


从国外火回来


2013年初开始产品研发,同年底由谢冠宏团队打造的小米活塞耳机销量超过100万条。不过价格是99元——上市之前团队让用户猜价格,从99猜到了199,最终谢冠宏他们选择了最低的价位。


在此之后,99元小米圈铁耳机的推出,也引发了不小轰动。号称“年轻人的第一款圈铁耳机”。


初战告捷,谢冠宏却不止于此。他想创立一个自有品牌。2015年,1MORE(万魔)诞生。


尴尬随之而来。虽然大家都知道小米耳机,但万魔是个什么鬼?尽管自家产品极尽工艺和性价比,却难以战胜国外老牌耳机在大众心中的地位。


谢冠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带耳机到国外去,火了之后再回来。



相对中国,美国人不在意制造地,他们更认的是品质和品牌。


为此他请来了多次获得格莱美奖的世界级音乐制作人和录音师——卢卡·比格纳尔迪,参与耳机的制作过程。让耳机充满“南欧声音”的风格。


再加之设计采用“北欧造型”,恰好符合欧美人的品味。价格延续团队一贯“高性价比”作风——99美金,本来谢冠宏还打算再低,被国外朋友制止了,“他们说如果99美元以下,美国人会认为这是烂东西。”


幸运的是,1MORE在海外一炮而红。4年内获得了12个国际奖项,10多项海外知名媒体奖。


今年6月,美国消费者杂志的评测中,万魔耳机拿下冠军,被称为“100元美金左右没人比得过的耳机。”


去年8月,1MORE耳机的巨幅照片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凭借三单元圈铁、四单元圈铁耳机,1MORE成为全球首个获得“THX认证”的耳机品牌。THX官方博客评论道:“这抬高了耳机行业的音质门槛。”



何为THX?其全称“Tomlinson Holman Experiment”,是美国卢卡斯电影公司针对商业电影院制订的一种体系认证,创始人是电影界大咖——《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


10月1日,1MORE耳机再次登上时代广场广告屏。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述说中国原创品牌的骄傲。


1MORE的成绩不仅于此。这4年全球耳机销量超过4000万条,已进军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25个国家与地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知名媒体CNET、Consumer Reports、福布斯等都向消费者推荐1MORE。此外,万魔集团还斩获17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这背后是一系列黑科技的支持:自主研发类钻石碳纤维振膜、超低失真动铁单元、CNC精密金属音腔、智能听力保护技术……


谢冠宏实现了诺言,他带领1MORE(万魔)从国外红了回来。


99元耳机的秘密


追求营收,谢冠宏追了半辈子。直到出来创业,他才意识到做生意的本质。


谢冠宏说,现在这款99元的耳机,能够媲美森海塞尔IE800,而后者的售价在5000元左右。这个说法当然受到了一些内部批判:听上去过去夸张,所以“为了显得更像事实,我们只说能够PK市场上300元的耳机。”


在富士康做大客户的经历给了今天的谢冠宏很多有益的经验。


“日本人的细心和耐力,对产品要求的完美和精细是难以想象的。你拿10个样机给他,他能每个都挑出50个毛病来。找你开会,能从早上八点钟一直讲到晚上十二点。”


“贝索斯眼光高远,做事有大局观,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像成吉思汗一样,对于目标的锲而不舍。当年电子书的生态,是亚马逊一点点从0开始做,在国外谈版权是很困难的,要让所有书都统一定价4.99美元,这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亚马逊专门负责谈版权的律师就有200人,这个痛苦期可能要有一两年时间,没有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贝索斯另外一点不同于其他领导者或者比他们做的更好的一点是对消费者的重视。贝索斯在公司开会时会刻意留出一把空闲的椅子,用这个方式告诉在座的管理者,必须考虑坐在椅子上的人——消费者,那是房间里最重要的人。对于消费者任何想法,他总是想办法回应和服务。”


“苹果,会拿出一只梅第奇的钢笔,指着这个4000块钱的东西对我说,用100块钱给我做出这样的质感来。”


就是这样的魔鬼训练让谢冠宏有信心去面对一个全新的供应链。“要成本控制必须了解供应链最细节的地方,有多少零件,是什么材料,材料的几个,人工的价格,模具的成本,深入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现在,谢冠宏对做耳机这件事甘之如饴。“做手机,做电视,其实按照现在的市场模式,赚钱都很少,而且手机硬件的差异化其实很小,屏幕是做好的,解决方案是做好的。配件市场相对要……,可以用更健康来形容,而且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第二耳机的周期很长,所以压力没有那么大。”


再回想富士康时期,已经是相当遥远的事情。谢冠宏很想对那个时期的自己说几句话:“不要那么紧张,事情可以多做点减法,更专注一点;除了冲业绩,提供附加价值也很重要,要学会坚持自己的创意,尽量说服客户;尽量不要那么凶,不要不断给自己和别人压力,要学会容忍。”听起来,这更像是对富士康的反思,所以他很快就又接着说,“以前的氛围像军队,做事像打仗,要不断鞭策下属,要时刻防止浪费,时刻有压强,24小时随时都在电话上。很多决策当时就要做,容不得人思考。我现在觉得不能想象那种生活,但如果我再回去,我完全理解郭老板(郭台铭)。形势比人强。所有人的角色和命运都是被塑造的。”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