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虚拟货币监管:政府也盯着你的暴富梦,投机尽头是严酷政策

百家 作者:36氪 2018-03-15 11:17:07

点击关注36氪,置顶公众号

专业的行业新闻及深度报道,不容错过

━━━━━━



从严成为大势所趋。



文 | 侯小溪


上周,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传来针对虚拟货币交易所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消息,虚拟货币价格大跌。

现阶段几乎脱离了基本面的虚拟货币,其涨跌受政策面影响极大。法律法规的确立之外,监管者的只言片语,甚至都会对虚拟货币的价格产生巨大波动。

环顾纵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历史,ICO、交易所并不一定是被打击、禁止的对象,但与之对应的,必然是愈发严厉的监管。

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概念和匿名属性,与各国政府中心化的监管思路相悖,但这并不影响各国政府使用更好的科技手段对虚拟货币加强监管。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时代真正到来前,虚拟货币与监管,就这样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共同发展着。

技术不断升级,监管始终趋严

比特币从诞生伊始,就从未离开监管者的视野。从2011年因黑市交易纳入美国FBI的视野,到2013年至2014年引发各国政府对虚拟货币交易的警告,再到2017年9月份全球的监管潮。毫无疑问,全球监管始终趋严。

交易的最本质主体永远是人,技术不成熟时,比特币黑市迎来的是FBI的“人肉”卧底,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者的手段也不断升级。

2011年2月,比特币刚刚兴起,美国一家名叫“丝绸之路”(Silk Road)的匿名黑市网站,曾利用比特币进行非法买卖。据BBC报道,该网站建立不久,就有FBI进入该交易网站卧底。“丝绸之路”存在仅2年时间,就被美国多个执法部门配合查缴。

对比特币交易的技术手段仍在不断升级,到2017年8月初,美国国家税务局已宣布与比特币安全公司Chainalysis发明可以获知比特币钱包的所有者并监测洗钱活动的工具。在此同时,CNBC报道称,国土安全部已通过升级技术手段更好地追踪用比特币交易的犯罪活动。

那么虚拟货币投资交易呢?

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视比特币作为虚拟商品,要求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切实履行反洗钱等要求。

2014年,美国联邦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以及相关州的对应机构,曾发布多个公告,向金融投资人介绍虚拟货币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接受投资人对虚拟货币和虚拟货币服务机构的举报。

更大规模虚拟货币相关法律法规出现在2015年至2016年。2015年,美国纽约州率先将虚拟货币纳入法律监管。2016年,美国多个州通过了虚拟货币交易相关法案,通过将货币定义延伸到任何种类的虚拟货币等手段将其纳入监管体系。2016年12月份,日本修订《支付服务法》增加虚拟货币一章。

全球最大、最严格的一轮虚拟货币监管潮出现在2017年9月份,在这个月,中国、韩国相继禁止ICO,中国还关停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所。美国将ICO纳入SEC(证监会)监管,英国、澳大利亚则相继对虚拟货币交易发出警告。

而2018年3月份,美国、日本及中国的虚拟货币监管“口风”继续趋紧。美国将虚拟货币纳入SEC监管,一直被认为对交易所较为友好的日本虚拟货币交易市场被肃清,2家交易所被关停,5家交易所被责令整改。而中国对虚拟货币跨境交易监管的呼声也愈发高涨。

外汇交易商安达的亚太区交易主管StephenInnes曾对《财富》杂志表示,监管机构正在越来越关注(加密货币),“不仅在亚洲,全球范围内的监管都开始注意这件事情,因为他们都没能完全明白,数字货币的彻底破灭,对经济意味着什么。”

那么现在,各国的监管如何了?

立法,或是在立法路上

对于虚拟货币,美日已明确立法,美国税务局、SEC均将虚拟货币纳入其监管范围。中国韩国通过相关政策进行监管。法国、德国力推全球监管,而俄罗斯则试图在今年7月前完成监管框架。

据36氪梳理,美国、日本均已立法,将交易所纳入监管体系,明确虚拟货币定位。

2016年,日本《支付服务法》经过修订增加了“虚拟货币”一章。新增章节引进登记制度,监管从事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交易的平台。此后,日本大型商场接受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此后,日本还具体制定并公布了“关于虚拟货币交换从业者的内阁府令案”,以及“事务章程第三分册(虚拟货币交换从业者关系)”。法案中所谓“虚拟货币交换从业者”,即交易所。由此交易所也在日本政府的监管中。

美国的立法也以交易所为主要抓手。2017年7月,美国全国统一州法委员会通过了《统一虚拟货币经营监管法》(Uniform Regulation of Virtual Currency Business Act)。该法案一共七章,包含对虚拟货币服务和产品供应商许可的申请和审批、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安全、反洗钱和持续监管等内容。此外,美国证监会、美国税务局均已将虚拟货币纳入监管范畴。

对于更多的国家来说,其立法还在路上,但监管机构并未停止动作。

2018年2月份,法国和德国敦促各国在3月份的G20财长会上讨论加密货币监管政策,俄罗斯则计划在2018年7月前完成对加密货币和ICO的监管框架。

中国、韩国虽然并未明确立法,但也通过发布公告等手段,对ICO、虚拟货币交易进行监管。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下称《公告》)。《公告》发布后,中国的ICO发布、交易平台全线关停。9月中旬,风暴蔓延到了比特币,中国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比特币交易所停止交易并关停。

在中国之后,韩国也禁止了ICO。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在2017年9月29日,禁止所有形式的代币融资(ICO)。2017年12月份,韩国政府出台了被成为“原则上禁止”的最严虚拟货币限制措施,包括禁止金融机构持有虚拟货币和进行虚拟货币投资,寻求阻止未成年人和非居民进行加密货币交易。同时,韩国财政部将考量针对虚拟货币征税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日,韩国对ICO的态度却暧昧了起来,北京时间3月13日晚间,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政府正在着手制定ICO(首次代币发行)相关政策。这将为韩国公司在数字加密货币市场融资敞开了大门。

无论对ICO态度如何,立法确立虚拟货币地位,监管虚拟货币交易所,对虚拟货币进行征税,成为世界监管政策的主流。而韩国对ICO先禁止再态度暧昧,更是值得深思。

近年来,中国国内对明确虚拟货币地位、对虚拟货币交易进行立法的呼吁不断,中国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政策如何沿革呢?

中国监管何去何从?

回顾中国最初的监管形势,比特币一直被视为虚拟财产,而第三方机构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最开始就被禁止了。而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不是说马上就要拿什么样的监管措施”的表态,可能意味着监管层仍在对虚拟货币进行观望。

在2017年9月份七部委发布《公告》前,中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一直参考着一份2013年的文件。

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反映了当时监管机构对待比特币的态度:明确视比特币作为虚拟商品,要求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切实履行反洗钱等要求,同时禁止第三方支付等机构为比特币交易提供服务等。这意味着,中国监管部门将个人合法获得的比特币视为虚拟财产。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而中国虚拟货币监管政策的最新动态,则来自2018年3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对外界高度关注的数字货币、区块链、金融监管等问题做的解答。

周小川指出,比特币一类的虚拟货币,作为零售支付工具,目前央行没有认可,银行系统不接受,也不提供相关服务。未来的监管,首先是很动态的,取决于技术的承受程度,也取决于最后测试、实验的结果,最后评估的情况,还有待观察,“也不是说马上就要拿什么样的监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周小川提醒投资者:“对一些新产品,一定要学懂了再考虑去用 ,用的话要自担风险,自己搞清楚,也不是完全靠监管管得住的。”

未来,全球监管环境如何变动,中国监管将走向何处?如果有一天,当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流转的时代到来,监管又将何去何从?

36氪将推出“区块链政策周报”进行持续关注,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惊蛰之变:区块链人才大迁徙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